
美元漸離頹勢
美國長期以來存在的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是導致美元貶值的根本原因。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對美國金融系統和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打擊,美聯儲為穩定金融市場,連續降息,并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貶值趨勢。
不過,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經濟相對穩定,經濟發展預期的變化成為美國匯率走強的重要因素。
相比歐元區經濟的負增長,美國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9%,高于一季度的 0.9%。7月份美國工業產出增長0.2%,高于分析家此前預期。紐約聯儲8月份制造業指數從前一個月的負4.9上升至正2.8。美國勞工部的報告則顯示,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下降1萬人。
美國貿易逆差近期也有所好轉。美國商務部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出口增加幅度明顯大于進口增幅,美國貿易逆差6月份下降到568億美元,是今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點。當月貿易逆差低于分析人士預計的615億美元。
中金公司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經常賬戶赤字往往會在美元大幅貶值后下降,隨著油價下跌,美國的經常賬戶余額將進一步收窄并接近均衡水平,將促使美元于2009年實現全面反轉。
不過美國經濟前景也不容樂觀。美國內需仍然低迷,退稅作用消失之后下半年美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
沈建光指出,如果沒有新一輪財政刺激計劃,預計美國經濟將于今年四季度出現萎縮。當市場關注美國經濟疲軟時,美元將呈現弱勢,但難以再次觸及歐元對美元1.6的歷史低點。
歐日經濟呈疲態
美國經濟放緩對主要發達國家的負面影響正逐步蔓延,歐洲和日本經濟前景惡化加劇。7月份,歐元區通脹已升至4.1%。歐元區15國GDP今年第二季度下滑0.2%。
富通銀行的經濟學家舒林表示,今年上半年,歐元區總體上勉強維持溫和增長,但在今年余下時間內,區內經濟可能保持疲軟。
受出口放緩、消費者支出走軟及民間投資減少的影響,日本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一季度下降0.6%,出現一年來首次萎縮。
疲軟的歐元區經濟抑制了歐洲央行的加息通道。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本月議息會做出維持利率不變之后,表達了對歐元區經濟前景的悲觀態度。按多數經濟學家的看法,決策者將在今年維持4.25%的利率,明年則可能減息。而美國利率正處此輪減息周期的底部,隨著經濟下滑風險減小,美聯儲于2009年進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性增加。在歐美息差收窄的預期下,近期美元對歐元大幅升值。15日紐約匯市尾市1歐元兌換1.4680美元。
商品價格繼續回落
石油輸出國組織預計,明年世界石油需求可能降至2002年來最低點。這一消息促使石油價格下跌,進一步推動美元上漲。1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份輕質原油價格下跌1.24美元,收于每桶113.77美元;盤中一度跌至111.34美元,為5月2日以來最低點。近期油價持續下跌有助于美國貿易逆差的縮小,從而支撐美元走強。
中投證券首席分析師丁儉認為,從原油供需面上講,西方主要經濟體增長預期不樂觀導致市場憂慮石油需求,沙特增產將使得供給憂慮略微減緩。若近期美元強硬走勢還能延續,原油及主要大宗商品價格仍將繼續回落。
分析人士指出,國際投機基金主要集中在石油期貨和大宗商品市場,資金回流美國將促使石油及大宗商品價格理性回歸,這將大大緩解各國通脹壓力,消除世界性通脹對經濟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