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利用我國墻體材料工業還十分落后,秸稈節產品中90%(個別發達城市除外)是制造實心粘土磚,每年大約需7 000 億塊,新型行性燒磚毀田約6 666公頃,復合嚴重地影響了農業生產,墻體為此,材料國家已制定出了一系列限制紅磚生產和使用的研究政策.另外,我國能源 日益缺乏,利用國家已把建筑節能放在非常重要的秸稈節位置,到 2000年,制造所有住宅必須達到現行規范節能 50%的新型行性要求.吉林省頒布的(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吉林省實施細則>(DB22/164—1998)要求,在外墻厚度小于 490 mm的復合條件下,其墻體的墻體傳熱系數小于 0.56 w/m .K.在吉林省建設廳、吉林省計委、材料吉林省經貿委和吉林省地稅局聯合下發的吉建科 [1997]年 3號文件中已明確要求:“到2000年全部按新設計和建設住宅”.然而,從我省現有的墻體材料看,能夠滿足新要求 的不多.目前,只有純陶粒砌塊(售價 320元/m3左右)、聚苯乙烯(EPS)復合砌塊(售價 340元/m3左右)、EPS外保溫技術(80元/m2左右)能達到節能要求,但價格昂貴,難以在村鎮住宅中推廣使用,而且,我省農村還沒有與之相適應的新型墻體材料.我國北方寒冷地區人口約2億,5 000萬戶左右,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長期以來,由于能源短缺,利用率低等因素,致使北方多數農村住宅熱舒適環境較差.就墻體材料的技術而言,其發 展趨勢是輕質、高強、多功能,制品朝著大型化、輕質化、節能化、利廢化、復合化 的方向發展,不用粘土實心磚.西方國家在二戰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做到這一點,取而代之的是各類砌塊和板材,建筑板材產量普遍占墻材總量的40%~60%.2001年,我國建筑板材生產總量為3.23億 m2,占墻材總量 1.8%,其中,紙面石膏板1.8億 m2,各種空心條板約 1.06億 m2~1.08億 m2.建筑板材具有規格尺寸工整、便于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高、尺寸大、模塊大、整體性好等特點,可以裝配式組裝,施工效率高,最易做到生產工業化、產品標準化、規格尺寸模數化和施工裝配化,也易于控制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目前,我國主要的新型建筑板材有GRC板、舒樂舍板、泰柏板、3 D板、氯氧鎂水泥輕質隔墻板、鋼絲網架水泥夾心板、彩鋼復合板、水泥木屑板、FC輕質復合板和硅鈣板等,但能利用農作物秸稈制造的并適合廣大村鎮住宅的既承重又保溫的外墻板還沒有,目前是一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