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屆大氣第二屆中歐大氣化學學校(The 2nd Sino-European School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SESAC2)于2015年10月19-31日在上海舉行,并取得了圓滿的中歐成功。
據介紹,化學SESAC2是學校校舉由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建民教授聯合法國國家科學院燃燒、氣動熱力學與環境研究所(CNRS-ICARE)副所長Abdelwahid Mellouki教授、第屆大氣法國里昂催化與環境研究所(CNRS-IRCELYON)副所長Christian George教授、中歐德國萊布尼茲對流層研究所(TROPOS)副所長Hartmut Herrmann教授、化學以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牟玉靜研究員等共同發起。學校校舉SESAC2受到了國際上大氣環境科學領域的第屆大氣多個研究機構的關注,獲得了包括中德科學中心、中歐上海市教委、化學法國大使館、學校校舉歐盟第七框架協議、第屆大氣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中歐法國Région Rhone Alpes大區等多家機構與單位資助。化學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研究員,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總統顧問、科羅拉多大學A. R. Ravishankara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吳宏翔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楊新教授到會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SESAC2邀請了中外數十家頂尖大氣化學研究機構的31位著名科學家(其中18位科學家來自歐美),包括中國科學院江桂斌院士和陶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A. R. Ravishankara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M. R. Hoffmann教授、德國馬普所化學會會長Stephan Borrmann教授等,為來自中國、法國、德國、瑞士、挪威、澳大利亞、日本、墨西哥、香港等13個國家/地區的71名學員(主要為博士生、博士后)進行了集中兩周的授課。
課程內容主要涉及大氣化學全球氣候變化、區域空氣污染、灰霾形成機制等大氣化學的核心前沿科學研究問題。學員在SESAC2期間被分至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有一位授課教授負責指導,各小組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完成SESAC2課程講座的總結匯報。除理論學習外,SESAC2師生也對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上海市大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進行了參觀。在課余時間,SESAC2師生之間也進行了中外社會文化的交流學習,中外青年學員之間互相探討了青年學者人生規劃等話題,增進了友誼,促進了交流。
此次SESAC2是“SESAC”學校自2013年后的第二次成功舉辦,SESAC的連續舉辦,逐漸在形成“SESAC”品牌效應,勢將上海打造成我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大氣科學教學和研究的橋頭堡,同時,SESAC也對上海、乃至全國的大氣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生/博士后創新人才教育模式的創新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SESAC2的更多內容,請訪問網站:sesac2.sciencesconf.org/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