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由于我國目前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行業應用不全面,基于究公共醫療管理系統不完善,物聯網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醫療用研病人就診手續繁瑣,基于究導致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物聯網救助,大醫院人滿為患,醫療用研 小醫院門可羅雀,基于究醫患關系緊張,物聯網因此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醫療用研醫療信息體系,建設通用的個人電子病例,簡化掛號程序,縮短等待治療的時間,便捷支付就診費用,使患者享受到更優質的診療服務[1]。智能醫療即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打造一個能夠實現患者與醫生、醫院之間實時互動的醫療信息平臺,逐步形成信息化和智能化醫療體系。
1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醫療的應用
物聯網是計算機網絡的擴展和延伸,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巨大網絡,讓所有的人和事物都能與網絡連接起來,以便及時處理相關事件[2]。物聯網用途極為廣泛,遍及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醫療等領域。物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主要應用于電子病例、藥品監管、遠程醫療等。
1.1 電子病例
電子病例主要包含患者的真實身份、就診記錄、疾病史等, 遇到緊急事件時,醫生能夠根據電子病例及時有效地展開救 助。電子病例包括采集、存儲、信息處理和智能化服務等功能[3], 將病人在各醫院的門診、病房就診臨床信息以及心電圖、超聲 波、CT、核磁共振等檢驗信息收集起來,存儲在個人電子病 例卡中。就診時,病人只需帶一張卡就可以讓醫生了解病人的 所有病史,從而快速解決問題。
1.2 藥品監管
物聯網在藥品監管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主要包括藥 品生產信息、流通信息、預防假藥和避免錯誤用藥 [4]。近年來, 醫療事故逐漸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為防止病人和藥物組合 錯誤,工作人員需要多次檢查病人的藥品,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越來越大。傳統的條形碼識別存在可讀性差、破損不可讀等 缺點。藥品生產完成后,只需在藥品上貼上 RFID 標簽即可, 此標簽記錄了該藥品的所有生產信息、流通信息,且具有防偽 功能。RFID 標簽具有存儲數據多,非接觸隱藏目標可讀,可 重寫等優點,可用于幫助工作人員核對藥品,發出警報,避免 配藥錯誤或病人誤服。
1.3 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主要包括遠程監護和家庭護理 [5],采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監測被監測對象的生理狀態和動作,發生意外時,使病人能夠得到緊急救助。遠程醫療監護示意如圖 1 所示。遠程醫療系統一般包括被監護端、監護家屬端和遠程專家端,可通過Internet 相互連接,當監護人通過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發現被監護人發生意外狀況時,可及時聯系遠程專家,遠程專家可通過各種生理信息傳感器、攝像頭、麥克風等設備直接檢查了解病人的情況,做出及時處理,節約時間,避免患者在醫院盲目奔走。
2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醫療基礎架構
上述這些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醫療的應用總體上還是遵循物聯網應用的通用架構三級層次架構,分別是感知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智能醫療的基礎架構如圖2所示。
2.1 感知層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起始層,主要完成數據采集、通信和協同信息處理等功能[6]。首先通過傳感器節點獲得監護對象的生理信號或動作信息;然后將采集到的信息通過 RFID 技術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協同處理,降低噪聲,提高信息的準確度;最后將處理后的數據接入并傳遞到傳輸層。
2.2 傳輸層
傳輸層是物聯網的中間層,主要功能是接收并分析感知 層所獲得的監護對象的信息數據 [7],再通過 WiFi、ZigBee、 GPRS 等基礎承載網絡傳輸到遠程終端的應用服務層。傳輸層 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無線通信技術、長距離有線通信技術及 自組織網絡等多種網絡技術 [8]。
2.3 應用層
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終端層,結合醫療領域的需求,解決 監護對象的信息數據處理和人機界面問題,以實現醫療的智 能化和信息化。智能手機、電腦、移動互聯網設備等多樣化 的智能終端 [9],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監測被監護對象的各種 信息并及時做出處理。
3 結 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化、信息化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領域的應用有著廣闊的前景 [10]。本文立足 目前我國醫療行業現狀,主要從電子病例、藥品監管、遠程醫 療等多個方面討論了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領域的應用研究,這需 要更多學者共同努力,為全面推動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領域的應 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