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26日發布最新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形勢報告,世行預計今年該地區發展中經濟體增長3.2%,下調較4月預測值下調1.8個百分點。東亞地區
世行在報告中說,和太該地區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速將較2021年的平洋7.2%顯著放緩,明年經濟增速有望升至4.6%。發展
報告指出,中經增速全球經濟放緩開始抑制外部對該地區大宗商品和制成品的濟體今年需求。同時,世行其他地區國家通脹不斷加劇引發利率上調,下調導致本地區出現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東亞地區這增加了一些國家的和太償債負擔,壓縮了財政空間,平洋對那些疫情前就債務負擔沉重的發展國家造成傷害。
世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馬圖當天在遠程發布會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中經增速美聯儲為應對國內高通脹,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收緊貨幣政策,推動美元匯率上升,這無疑給所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壓力。為支撐本幣匯率及應對通脹上升,本地區許多經濟體不得不收緊貨幣政策。
馬圖表示,本地區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已將借貸主要轉向國內市場,以外幣計價的債務所占比例較小。盡管如此,加息仍然對經濟活動、投資和消費產生影響,也造成潛在金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