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通信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信息統籌“建、業高用、質量研”各項工作,發展推進5G、推動通信千兆光網規模部署,信息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設施,業高加強6G預研。質量創新信息通信市場監管,發展縱深推進行風建設和糾風工作,推動通信完善應急通信預案和指揮體系。信息推動5G規模化應用,業高出臺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質量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提升專項行動,發展提升行業數據安全管理水平。
自2023年以來,我國持續發揮和鞏固信息通信業優勢,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千兆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截至11月末,全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數量達11.33億個,比上年末凈增6194萬個。5G網絡建設加快推進,截至11月末,5G基站總數達328.2萬個,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8.5%。2023年前三個季度,網絡服務能力持續升級,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達58.4%。
下一步,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統籌“建、用、研”各項工作,推進5G、千兆光網規模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設施,加強6G預研。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數字經濟驅動了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推動了通信網絡技術向大寬帶、大連接、大平臺、大模型發展,這要從網絡云化、SDN、NFV+IPv6,再到云網協同,IPv6+賦能SD-WAN,再到算網融合,其間需要更多技術上的創新與突破。
未來,要加速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網絡基礎設施,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杰表示,需要持續全力建設技術先進、品質優良、安全可靠的5G網絡,高標準建設光纖寬帶網絡。要推動5G與人工智能、衛星通信等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向網絡智能化、天地一體化、通感一體化演進。加快6G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著力突破下一代網絡架構、智慧內生等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
二是推動5G規模化應用,出臺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自2023年以來,我國“5G+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以建促用、以用帶建”的良好局面,融合應用由普及邁向縱深,賦能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今年前三個季度,5G應用已融入67個國民經濟大類,移動物聯網終端累計達22.2億戶,全國“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7000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表示,要深入實施“5G+工業互聯網”發展工程,建設網絡平臺安全、標識、數據、體系等基礎底座,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的信息集成設施體系,推進“5G+工業互聯網”在重點產業鏈廣泛普及,深度融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表示,工業互聯網發展要以問題牽引為主,聚焦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避免供需“兩張皮”的情況,讓企業在應用“5G+工業互聯網”后獲得效益,能夠實現效益的關鍵則在于技術融合,即實現智能化與工業的深度融合。“目前‘5G+工業互聯網’在落地過程中,在系統、工業軟件、網絡通信的技術融合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工業互聯網及相關軟件,使其在工業中發揮更大作用。”桂衛華表示。
三是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提升專項行動,提升行業數據安全管理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指出,我們需要平衡網絡安全風險與責任,誰生產誰負責,從數字產業的技術源頭抓起,要讓消費者信任他們每天使用的數據產品具備安全性和完整性。這要從根本上改變數據生態底層驅動模式,建立一種可防御且富有彈性韌性的數字生態系統,這樣才能更容易形成內在的防御能力。除此之外,還要讓開發者從數字整體安全和產品全生命周期來考慮網絡安全問題,從每一個環節上對網絡安全負責。
“數字化轉型倒逼網絡安全轉型,從網絡安全到數據安全,讓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融入到產品和技術中,不能讓工程組出兩個系統,用其中一個保護另一個,而是構建單一的系統融入到網絡安全中去。”鄔江興表示,這可能會暫時增加產品開發的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不僅能保障客戶的網絡信息安全,還能降低制造商的維護和修補成本,尤其是醫療、航空、無人駕駛等對網絡安全問題持“零容忍”態度的行業。
責任編輯: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