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洪浙江大學的高材生,也是濤傳一名高智商罪犯,他曾兩度越獄成功,奇故槍斃也三次被抓入獄,事中死刑死刑當天,國最他成功發明無刷電機,牛死逆天改命,刑犯出獄后他又幫助監獄,當天改進管理系統,發明使昆明第一看守所,專利成為全國模范監獄。免除

他的人生如同一部電影,他,就是我們本期要講的,中國最傳奇的死刑犯
李紅濤

1966年,李紅濤出生于中國湖北,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自小他就展示出了遠超同齡人的聰慧和天才。中學時期,李紅濤參加了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并獲得了第二名。
1980年,因為學習優異,他被評為“優秀青年”
1984年,李紅濤參加高考,并且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浙江大學電子系
20世紀80年代,中國高考剛剛恢復沒幾年,這時期的大學生,都是國內的頂尖人才,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而作為僅次于清華北大的浙江大學,更是精英匯聚之地。

進入浙大后,李紅濤在學業上非常用功,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這都為他之后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1988年,大學畢業的李紅濤隨女友來到了昆明,在昆明電阻二廠工作。在這里,李紅濤和女友安了家,有了自己的小窩,愛情甜蜜,工作穩定,李紅濤的生活本應該就這樣,平淡卻幸福地繼續下去,但他卻親手毀了這一切。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紅濤認識了一位在校的女大學生,兩人很快越過紅線,成為了男女朋友關系,就在兩人如膠似漆的時候,這件事卻被李紅濤的妻子發現了。面對李紅濤的出軌,妻子傷心欲絕,李紅濤也是羞愧難當,充滿自責。

但他一邊想要得到妻子的寬恕,另一方面又割舍不下對女友的愛戀,這種極度的矛盾讓李紅濤非常痛苦,為了緩解痛苦,他甚至開始自殘。
這時,李紅濤的朋友邀請他一起創業開公司,急于轉移注意力以求擺脫,痛苦境地的李紅濤答應了。這件事把李紅濤帶離了平淡的生活,從此再難回到正軌。
當時李紅濤和朋友都是剛剛工作沒多久,沒什么積蓄,公司的資金就成了大問題,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李紅濤動起了歪腦筋,在那個銀行管理系統尚不完善的時期,他先是用假名開了一個銀行賬戶,然后偽造了另外一家公司的銀行印鑒,之后從銀行把這家公司的錢,轉匯到了預先用假名開立的賬戶上。

第一次,李紅濤成功騙匯8萬元;當第二次再準備騙匯10萬元時,他的同學被當場抓獲。第二天,李紅濤也落網了,第一次進公安局,李紅濤既不羞恥,也不緊張,反而非常興奮。
他又在謀劃著一場,更驚險刺激的活動。

1992年4月18日,在被抓獲的當天,李紅濤便從公安機關逃脫,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來在公安局里面,精通機械的李紅濤發現,自己竟然可以打開手銬,于是他趁著公安局工作人員吃飯的時候,打開了手銬,逃了出去。
出來之后,李紅濤先是回了家,銷毀了家里的犯罪證據后,又準備了一些生活必需品,發現李紅濤逃走后,警察第一時間,趕到了他的家里追捕他。

但此時的李紅濤,正藏在屋頂上,于是躲過了抓捕。
之后,李紅濤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逃亡,先是坐火車來到了貴陽,那時候鐵路系統還未實行購票實名制,因此李洪濤沒有被發現,被抓之前,李紅濤剛剛拿到駕照,因此來到貴陽后,心里癢癢的他決定偷輛車來開。
1992年4月26日,在貴陽某賓館附近,利用自制的車鑰匙,李紅濤偷到了一輛“奧迪車”,之后,開著偷來的車,李洪濤開始了漫無目的的逃往。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由于技術不夠熟練,李紅濤慌亂中,連人帶車連翻了三個跟頭,栽進了路邊的溝里,或許是老天爺覺得,李紅濤這個人還有救。

此時正好有一位有路過的農民大哥,他將受傷的李紅濤救了起來,并帶回家中養傷,李紅濤算是撿回一條命。
傷好之后,李紅濤繼續上路,他在某飯店門口看到一輛桑塔納警用車,心想,我如果開著警車逃亡,那該多威風啊!
于是李紅濤故技重施,盜走了這輛警車,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李紅濤就這么開著偷來的警車,以每小時140公里的速度,堂而皇之地回到了昆明。
回到昆明后,他也沒有四處躲藏,而是經常跑到婚外女友就讀的大學去看她,李紅濤這樣肆無忌憚地出現在公共場合,終于引起了公安部門的注意。
1992年6月19日,公安機關在其女友就讀的大學校園內,將他第二次抓獲,再次被抓的李紅濤內心十分平靜,在昆明市收容收審所里,他向經辦人員交代了所有犯罪經過,不光是詐騙的部分,還把如何出逃,如何盜竊汽車的事情,也都交代了。

可李紅濤如此“坦率”和“誠實”的態度,反而讓經辦人員起了疑心,并開始暗中調查,李紅濤在收審所里一呆就是四五個月,他開始變得不耐煩了,并對經辦人員表示,希望盡快處理他的案子,并且說道:“三個月不辦掉的話,我可能還會脫逃的。”
工作人員對于李紅濤的威脅一笑置之,根本沒放在心上,李紅濤也因此受到了刺激,為了證明自己的話,他又開始策劃第二次越獄,這一次,李紅濤拉上了其他兩名犯人,三人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男主那樣,用自制的工具挖通監所墻壁。

1992年11月16日,墻壁終于挖通了,李紅濤躲過了值班干警逃了出去,但他的兩個同伴卻沒有這么幸運,被當場抓住,逃出生天的李紅濤,連夜跑到了圓通山附近,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經辦他案子的工作人員打電話,以證明自己并非只是說說而已。
之后,李紅濤開始了第二次逃亡,他先是乘火車跑到了廣西柳州,然后故技重施,偷了輛車,開始漫無目的的開車開車在柳州亂逛,他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去哪里,他無法和親人聯系。
在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前途渺茫,人生暗淡,在這個過程中,電子機械專業出身的李紅濤,在機緣巧合下萌生了發明“無刷電機”的構想,而這個構想,也成了他灰暗人生中的一束光。

1992年12月8日,越獄不到一個月,李紅濤就再次落網。
1993年2月,李紅濤被押解回昆明市第一看守所,在看守所內等待判決的期間,李紅濤不厭其煩地向管教民警談起他做實驗的要求。
最后,所里領導經過認真研究,冒著風險同意了他的要求,看守所特地為李紅濤提供了一間監舍做實驗。
從此,他便開始潛心實驗,可由于實驗條件簡陋,“無刷電機”始終沒有運轉起來。
1993年11月1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李紅濤下達了一審判決,以詐騙罪、逃脫罪、盜竊罪數罪并罰,判處李紅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收到判決的李紅濤卻非常平靜。
此時的他所有的心思都在“無刷電機”實驗上,他想在生命的最后時間里,創造出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他希望自己荒唐而單薄的人生,能夠迸發一些新的意義。

同年的12月,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李紅濤的死刑,執行通知書下達,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按照規定,執行通知書下達后,7天之內必須執行死刑,留給李紅濤的時間不多了,但“無刷電機”的實驗仍舊是一籌莫展,沒有頭緒。
為了解決李紅濤的困境,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所長孫爾云,親自把云南省電器科學研究所的幾位專家請到看守所,對李紅濤進行現場指導,專家查看了李紅濤的實驗進展后,參照當前世界上最新的理論知識,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而正是這些建議,讓李紅濤茅塞頓開,找到了癥結所在。
1993年12月31日,是李紅濤執行死刑的日子,也正是這一天,他的“無刷電機”試驗成功了。

當天晚上,所長孫爾云趕緊寫了份請求暫緩執行李紅濤死刑的報告,送到了昆明市公安局,公安局局長親自批示,并以昆明市公安局紅頭文件的形式,向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式提請暫緩執行請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議很快答復,同意暫緩執行。
就這樣,層層批示下來,李紅濤的命算是暫時保住了。
此后的一年中,為了能夠幫助李紅濤改判,看守所一邊為李紅濤申請專利,一邊經主管部門特批,帶李紅濤到電器研究所測試數據,完善模型。
1995年,李紅濤發明的“無刷電勵磁電機”,獲得第五屆中國專利發明博覽會金獎,云南省優秀發明創造一等獎,李紅濤在申請專利時,化名為“楊紅俊”。

今天,在相關專利網站的資料里,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他的名字,隨后幾年,李紅濤又獲得多項發明專利,由于他的重大立功表現,符合法律改判和減刑規定,死緩改有期徒刑。
之后,李紅濤結合自己前后兩次越獄逃跑的經歷,開始幫助監獄改善管理系統,修補管理上的漏洞。
2002年,李紅濤與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技術干警合作研發的全電腦監獄,監控管理系統獲得成功,昆明第一看守所也因此被評為全國模范看守所。
由于數次立功的良好表現,李紅濤獲得了減刑。

2009年,這位曾經兩次越獄的天才罪犯刑滿出獄,回歸了正常生活,而此時距離他第一次落網已經過去了16年,關于李紅濤的故事,人們給出的最多的評價就是傳奇!
卻往往忽略了故事中人物命運的辛酸和迷茫,面對生死抉擇時,李紅濤的心底想必會有這樣的問題: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發明無刷電機?
與其說是為了保命,不如說是為了自我救贖,相對于逃脫死亡,李紅濤更在乎的是為自己的單薄的人生,加上一點意義和價值。出獄后的李紅濤銷聲匿跡,他選擇了擁抱平凡。
畢竟,平凡的生活沒有錯,虛度的人生才是可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