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南方醫科大學 Mie
專家審核: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李晶 教授
癌癥是快遞員一種全身性疾病。免疫細胞具有清除和殺滅癌細胞的擊殺作用。近年來,癌細科學研究發現,胞化胞免疫細胞還可作為腫瘤藥物的腫瘤運輸載體,可用來開發新型的投毒、安全、藥免疫細有效的快遞員腫瘤藥物運輸方式,同時還不損傷健康細胞。擊殺
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癌細Niek N. Sanders團隊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雜志上總結了免疫細胞作為腫瘤藥物運輸載體的發展、機遇及挑戰[1]。胞化胞
為什么免疫細胞能夠運輸腫瘤藥物?
免疫細胞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腫瘤細胞,包括NK細胞、投毒T細胞、藥免疫細巨噬細胞等。快遞員免疫細胞的存在及功能可以及時清除病變、炎癥細胞、癌變細胞,保護機體健康。
腫瘤部位通常表現為一種未解決的慢性炎癥,機體的免疫細胞能夠對炎性信號產生反應,會被不斷地招募至相應部位而建立腫瘤微環境,起主動運輸作用,腫瘤的治愈需要結合先天免疫應答和適應性免疫應答;這是以免疫細胞作為腫瘤靶藥物運輸載體的理論基礎。
腫瘤的生長或遏制依賴于其與身體非癌細胞的相互作用。癌細胞與鄰近細胞之間的來回通信建立了由細胞外基質、成纖維細胞、血管和免疫細胞組成的腫瘤微環境(TME)。最終,這些腫瘤微環境成分的共同進化和動態相互作用,決定癌癥的臨床進展。
因為腫瘤存在異質性,因此需要采用多模式方法進行治療,比如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但由于大多數抗癌藥物是全身給藥的,它們會與許多健康細胞接觸,而當前所使用的靶向化療藥物受到最大耐受劑量的限制,加上存在脫靶作用,會對健康細胞存在嚴重副作用。因此,需要不斷尋找適合的、不會脫靶、還能夠精準靶向腫瘤的藥物靶向運輸載體,其中,免疫細胞便是研究熱點之一。
免疫細胞輸送腫瘤藥物有哪些優勢?
與其他藥物載體一樣,免疫細胞作為藥物載體可以防止藥物受到免疫系統識別從而被降解或外泄,可延長藥物循環時間。
與藥物、抗體和納米顆粒等小的循環化合物依賴被動擴散進入腫瘤微環境不同,免疫細胞具有主動效應,會不斷朝著腫瘤微環境靠攏,具有更高的靶向性,更好的預期治療效果,還可以很好地化解靶向藥物對健康細胞所造成的傷害難題。
1 免疫細胞輸送腫瘤藥物有哪些進展?
近年來,相繼有研究報道了利用免疫細胞來作為腫瘤藥物載體。
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2]以免疫細胞作為納米顆粒的運輸載體,成功將藥物運輸至相應腫瘤微環境中起到治療作用,并將這一成果刊登于國際雜志Small上。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能夠發光的多聚納米顆粒,同時裝載黑色素瘤特殊藥物,以免疫細胞作為納米顆粒的運輸載體。結果表明,免疫細胞能夠在剪應力狀況下同黑色素瘤細胞結合,發揮有效的抗癌效果。
研究發現[3]巨噬細胞作為藥物載體與紅細胞,中心粒細胞和改造后的腫瘤細胞載體相比,具有較長的血液循環時間。例如,裝載阿霉素(DOX)的RAW264.7巨噬細胞可以治療轉移性的乳腺癌(4T1),顯著延長小鼠的生存期。
當前多采用巨噬細胞作為間接抗腫瘤藥物載體,可很好降低藥物對巨噬細胞的毒性,同時也增強了藥物負載比。
免疫細胞在腫瘤藥物靶向運輸載體研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同時其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如怎樣延長細胞載體的循環半衰期來提高藥物在腫瘤處的積累,以及開發基于腫瘤微環境響應性的藥物釋放機制。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挑戰將會被逐一攻破,免疫細胞作為腫瘤藥物靶向運輸載體會逐漸步入臨床,成為有效的運輸載體之一。
參考文獻
[1] Combes, Francis et al. “Immune cells as tumor drug delivery vehicl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ontrolled Release Society vol. 327 (2020): 70-87. doi:10.1016/j.jconrel.2020.07.043
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35878/
[2] Xie, Zhiwei et al. “Immune Cell-Mediated Biodegradable Theranostic Nanoparticles for Melanoma Targeting and Drug Delivery.” Small (Weinheim an der Bergstrasse, Germany) vol. 13,10 (2017): 10.1002/smll.201603121.
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026115/
[3]Xia, Yuqiong et al. “Engineering Macrophage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and Drug Delivery.” Advanced materials (Deerfield Beach, Fla.) vol. 32,40 (2020): e2002054. doi:10.1002/adma.202002054
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56350/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