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虞曉華介紹,成功出雄蠶絲同一蠶品種的系列新產雄蠶絲和雌蠶絲相比,雄蠶絲具有繭絲纖度細、蘇州凈度優、大學耐磨擦、成功出雄蠶絲生絲等級高、系列新產彈性好等優點。蘇州2003年,大學雄蠶絲已被科技部、成功出雄蠶絲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財政部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雄蠶絲關鍵技術生產和應用》被江蘇省科技廳列為2003~2005年農業重點攻關項目。但是,要批量生產高品質雄蠶絲,首先必須解決的是蠶品種。在熒光繭色判性蠶品種出現之前,國內能批量生產優質雄蠶繭的途徑有三個,但分別在增加蠶農勞動強度、制種成本高、經濟性狀不穩定等方面存在問題。
桑蠶的白色繭在紫外光的激發下,會發出黃色、白色、紫色等可見熒光,國內外學者對這一現象曾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國內對此現象的研究始于上世紀50年代。1997年,在蘇豪國際集團的資助下,虞曉華利用桑蠶熒光色遺傳機制,采用其發明的現行蠶品種轉育成熒光繭色判性蠶品種的方法,育出一對綜合經濟性狀優良的熒光繭色判性蠶品種,該品種蠶繭在熒光燈下只顯示兩種顏色,即雄繭為黃熒光,雌繭為紫熒光,性別判斷成功率穩定在95%以上。
在推廣過程中,由于該品種在農村飼養、蠶繭收烘時與普通蠶品種一樣,且經濟效益高,所以很受蠶農歡迎。蠶繭在進入絲廠后,企業只需使用特制的熒光燈,即可在煮繭前順利進行雌雄蠶繭分揀。雌雄繭分開繅絲可以減少夾花絲,大大提高絲質。現在,該品種已走出實驗室,在江蘇省重點蠶區開始小批量飼養。繅制出的高品質雄蠶絲達到了6A級高品質生絲的標準,并于2004年底獲得江蘇省科技廳頒發的高新技術產品認定證書,其加工絲已經遠銷歐洲市場。目前,雄蠶絲云錦、雄蠶絲薄形織物、雄蠶絲內衣等系列高附加值產品正處于研發之中,而分離出的雌蠶繭也具備了繅制高等級生絲的條件。
摘自:中國紡織報 20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