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思源計劃六校“卓越思源?服務社會”復旦大學優秀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思源計劃”)舉辦2017年暑期實踐活動交流分享視頻會。校開本次會議主場設在復旦大學,展年與清華大學、暑期實踐視頻中國人民大學、活動吉林大學、交流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等思源友校開展視頻連線。分享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許征出席會議并致辭,思源計劃基金會和思源校友會導師、校開共青團中央老師、展年六校思源指導老師、暑期實踐視頻各期學員等一同參與會議。活動
許征在致辭中代表復旦大學向與會師生和友校思源人表示歡迎,交流對共青團中央、分享基金會和思源校友導師一直以來的思源計劃支持表示感謝,并對思源學子提出了殷切期望。
“思源計劃”二期學員、五期輔導員林子涵匯報了六校暑期實踐活動整體情況。分享會共分為“本土情懷”、“中國力量”和“國際視野”三個部分,分別對應三年思源計劃的培養主題。
“本土情懷”部分展現了思源學子在第一年的暑期實踐中,前往貧困地區支教扶貧的經歷。來自清華大學的楊帆、中國人民大學的吳愛旌、廈門大學的溫濟愷和中山大學的張琢琪分別介紹了各校暑期實踐情況。四位學院回憶了思源團隊和支教師生結下的情誼,也對貧困地區發展模式、貧困農村地區基層治理問題、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中西部地區三態保護等社會問題展開了深度思考。
“中國力量”部分展現了思源學子在第二年的暑期實踐中,前往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考察的經歷。清華大學的陳亮瀟、吉林大學的趙有金、復旦大學的姚鵬逍和中山大學的李星明分別分享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所見所聞,內容涵蓋“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創新,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浙江省特色小鎮經濟發展模式、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優勢和挑戰等話題,展現了當代中國力量和祖國發展的美好前景。
“國際視野”部門展現了思源學子走出國門,前往美國和新加坡感受異多元文化,開拓國際視野。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徐貴榮、吉林大學的吳曉宇、復旦大學的王鑫和廈門大學的盧宇四位同學通過身邊小事反思文化多元與和而不同,并通過對比中外經濟政治制度思考中國崛起之道,見微知著、知己知彼,展現了思源學員的成熟思考。
校友導師和團中央學校部老師分別對思源學子的分享進行了點評,對暑期社會實踐成果表示肯定,對學子們開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思考表示贊賞,也在人生規劃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向學子們提出了寶貴建議。
分享會尾聲,思源計劃創始人之一王熙分享了他與朱偉人創立思源計劃的初衷,并結合自身人生經驗,解讀了思源“自助、受助、助人”的理念,對全體思源學子寄予厚望。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