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瞼下垂矯正的矯正禁忌人群
1、嚴重肝、上瞼腎、下垂心、矯正腦疾病,孕婦和嚴重血液疾病患者。
2、女士處于月經期間。
3、有精神病疾患,心理障礙或要求過高或不符合實際者。
4、明顯瘢痕體質者。
5、手術部位有皮膚炎癥病灶者。
上瞼下垂術后并發癥
1、上穹窿結膜脫垂。原因包括向穹窿部過度分離,造成結膜松弛,切除提上瞼肌過多,使穹窿部結膜失去依附支持。術中發現有結膜脫垂趨勢者,應立即處理,用3—0絲線從穹窿部結膜進入,穿出上瞼皮膚做3對褥式縫合。
如果術后發現,輕者可將脫出的結膜送回原位,讓其自然縮回,可望在數周內慢慢恢復;重者或不能恢復者,在局麻下剪除多余的結膜后再予縫合。
2、提上瞼肌損傷。多由于皮膚切口位置過高,或切開分離眶筋膜時誤傷此肌。如果肌肉已橫斷,則須找到斷端后向下牽引,固定于瞼板上。
3、眶脂脫出。如果眶脂脫出可將其切除,切勿試圖送回眶內。因為即使復位,在縫合皮膚后,又可能脫出,使眼瞼臃腫,影響外觀。
4、矯正不足。多由于提上瞼肌切除量不夠和分離不充分,或是固定縫線松脫所致。如果水腫消退后確認是矯正不足,可于10天內重新切開矯正。
上瞼下垂手術原理
1、麻醉后,按手術前設計線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剪除瞼板前眼輪匝肌,只保留瞼緣的一條輪匝肌。
2、于瞼緣中外1/3和中內1/3交接處,用1-0絲線縫合1針作為牽引線,將上瞼向下牽拉。再用拉鉤將切口上唇向上拉開,即可顯露上瞼提肌腱膜附著之前界,在瞼板上緣附近可見一淺溝狀凹陷,此為眶隔膜與上瞼提肌腱膜融合處,用剪刀沿此溝向上分離,將腱膜與前面的眶隔分開,即進入眶隔后間隙。
3、用拉鉤向上拉開眶隔內的眶隔脂肪,顯露出其下方的三行瞼提肌腱膜,繼續在眶隔后間隙內(眶隔膜與上瞼提肌腱膜之間)向上分離。在距瞼板上緣10mm處,可見橫向走形的節制韌帶,沿該韌帶繼續向后分離,直至顯露出上瞼提肌縮短所需長度。
4、翻轉上瞼,將眼瞼保護器置于分離好的上瞼提肌腱膜處,托起上瞼,顯露好上穹隆結膜。于穹隆結膜下注射麻藥0.5ml。注射時,進針要淺,一方面起麻醉作用,更主要的是利用麻藥將muller肌與穹隆結膜分離。
5、在外側(或內側)穹隆部結膜做5mm長縱形切口,以鈍頭剪刀伸入切口結膜下潛行將結膜與muller肌分離。
6、將專用骨膜剝離器插入結膜下潛行隧道內。眼瞼復位后,于上瞼提肌近瞼板附著處一側縱向切開,用眼肌鑷夾住上瞼提肌腱膜,在附著處剪斷上瞼提肌,抽出骨膜剝離器,繼在muller肌與結膜之間向上分離至所需高度。
上瞼下垂怎么治療
1、額肌肌瓣直接懸吊術
利用額肌做成的額肌瓣,上移與上眼瞼板縫合固定,直接用額肌肌力提上瞼來矯正上眼瞼下垂。此法適合于先天性或假性上瞼下垂者。
2、額肌提吊術
額肌提吊術適合于后天性或假性上眼瞼眼皮松弛下垂者,這種方法主要利用各種材料或組織將瞼板和額肌聯接起來,并間接利用額肌肌力,矯正上眼皮松弛下垂。
3、提上瞼肌縮短術
只適合于上眼瞼肌肉功能輕度、中度喪失者,一般多適合假性上眼瞼眼皮松弛下垂者。
溫馨提示:上瞼下垂在程度上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輕度的和中度是很不美觀的,而重度不僅外觀丑陋,還會影響學習、工作和生話。
閱讀:上瞼下垂矯正手術有危險嗎? 上瞼下垂矯正術后多久能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