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石油資源面臨枯竭的價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國即將遭遇“能源危機”的中國說法?中國石油工業又應如何面對世界石油整體儲量難以大量增加的現實?
全球的石油探明儲量和儲采比基本上一直在增加,從2000年的源危1萬億桶增加到2009年的1.33萬億桶,從2001年40.3的危機儲采比增加到2009年的45.7,基本上保持了增加的價趨勢。但是中國,就中國的源危石油探明儲量而言,從2001年的危機241億桶一直在下降,到2009年148億桶,價而且,中國儲采比隨著儲量下降和產量增加也一直在下降,源危到2009年僅為10.7。危機
石油價格的價波動頻率之高和波動幅度之廣,可能是中國讓人們認為能源危機到來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源危全球石油峰值的即將到來和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必然枯竭的預期也可能是人們認為能源危機到來的原因之一。
從石油儲備這個角度來講我國即將遭遇能源危機的說法并不準確。盡管我國的石油儲量的確一直在處于下降當中,但是,與美國和日本不同,目前我國對石油的依賴性并沒有那么強,2009年,石油僅占到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18.6%,而美國的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費的39%,日本占到43%。盡管2009年我國進口原油2.0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5%,但是,這個量相對于我國的整體能源消費來講是較小的,不會構成危機性的影響。
因此,對于我國來說,面臨的能源危機,與其說是“量”的危機,不如說是“價”的危機。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2010報告,截至2009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為13331億桶(1818億噸),按目前的開采速度還可供開采45.7年;中東的探明儲量為7542億桶(1021億噸),占世界的56.6%,儲采比為84.8;但是,我國的石油探明儲量為148億桶(20億噸),按目前的開采速度僅可開采10.7年,的確少了些。首先,由于不可再生,油價長期走勢是上漲的,“量”的危機也會用價來體現。其次,按目前的石油價格和我國的進口量,我們每年已經需要花1萬億買石油。我們沒有,人家有,如果必須用石油,財富的轉移將是巨大的。
我國面臨的另一個能源問題是低碳發展問題。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70%以上是煤炭,目前在石油價格波動頻繁走高和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要實現從“便宜但污染嚴重”的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向“便宜而且清潔”的能源結構,非常困難。我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相對比較小,現在都已經處于進口狀態,大規模煤轉石油和天然氣行不通,除非以高成本作為代價,而且這么做將能源鑰匙置于他人之手,將導致中國的能源安全面臨嚴峻考驗。核電進程受到日本核事故的影響,轉向其他可再生能源,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高能源成本問題。因此,現階段我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能在盡可能低的成本下,進行從比較污染能源到比較清潔能源的轉換,這基本上也是一個價的問題。
比較具體討論石油行業,盡管本土的石油資源非常有限,處于下降的趨勢,但方興未艾的石油需求是石油工業發展的最大的動力,石油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和走高,以及氣候變化對石油工業的影響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那么,石油行業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
自從1993年中石油獲得了加拿大北瑞寧油田的參股權開始,我國的石油工業拉開了“走出去”的大幕,到如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海外業務已經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其他行業相比,石油行業也成為我國“走出去”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領域。
面臨著世界石油資源枯竭的預期,我國石油行業一方面應該立足油氣行業,通過自身技術提升和與國外技術交流,提高常規石油的開采技術和效率,通過企業和國家對勘探的投入來增加常規石油的儲量。另外,還要加強對非常規石油資源包括重質油、焦油砂、油頁巖等的開采和研究,以彌補常規石油資源的不足。目前勘探結果表明非常規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是加拿大和委內瑞拉,劍橋能源研究協會預計,到2030年,這些地區的產量將從目前的每天230萬桶增加到每天550萬桶。這一增長將可以滿足總需求量的16%,但是,非常規石油的開采的環境成本要高,以加拿大油砂為例,從油井到車輪的二氧化碳排放比常規石油高0%~15%。
我國的石油工業還可以積極投入一部分資金和精力到新能源的研發。實際上,各國際石油巨頭和我國的三大石油集團都已經有所行動,不過各自的側重有所不同。如埃克森美孚公司2005年便在可再生能源研發上投資了7.12億美元,用來開發能夠滿足未來能源需求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2002年埃克森美孚公司啟動了“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項目”,該項目涵蓋了氫能、太陽能、生物智能和二氧化碳捕集、貯存和分離技術等。而殼牌則不同,它選擇與自身結合比較緊密的天然氣和生物燃料作為投資重點,如提高非常規天然氣的開采技術等;還有如BP公司投資巴西的燃料乙醇等都表明,國際石油巨頭為了應對未來向清潔能源轉型積極備戰。
我國三大石油集團也已開始進軍新能源行業,簡單看過去,中石油將重點發展與其主營業務比較接近的煤層氣、燃料乙醇和油砂等新能源。中石化的投資重點在煤層氣、燃料乙醇、充電站和煤化工方面。中海油投資重點在風電、鋰電、充電站、生物柴油等方面。考慮到國際石油巨頭的新能源戰略,以及我國目前新能源產業現狀,需要提醒的是,我國石油行業在新能源領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服從整體企業發展戰略的前提下,進行新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逐漸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新能源行業目前仍然是風險比較大的一個行業,需要避免因為盲目進入,而影響到傳統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