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藥店買藥,潛規則一定要蹲下來看!中國”近日,藥店網友在咸寧新聞網上發帖,-咸稱藥店的寧藥便宜藥、好藥都放在最底下,店藥醒目位置的品擺藥品都是高利潤藥品。16日,放暗記者走訪市區多家藥店發現,潛規則部分藥店擺藥確實“暗藏玄機”,中國導購員熱情向顧客推薦都是藥店高利潤藥品。
探訪:藥店里也有“潛規則”
在市區溫泉路一家大藥房里,-咸記者看到感冒止咳專區的寧藥柜臺有四層,每層的店藥藥品價格不一樣,最高層的品擺藥品大多在20多元以上,中間都是十余元的藥品。而在最底層,記者蹲下去看到的都是幾元錢的藥品,一盒復方感冒靈片只要2元,是最便宜的藥,但放在角落里,不易察覺。高層與底層的感冒藥價格相差10倍,除了生產廠家與包裝不一樣外,藥品成分、功能主治基本差不多。
在咸安南山路一家藥房,記者剛進藥店,一名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熱情地詢問記者需要買什么藥。聽說買胃病用藥,工作人員帶記者來到消化系統專區的柜臺,拿了一盒89元的西藏產的藥品。“主治胃病,效果非常好……”見記者猶豫,工作人員又在柜臺第二層拿了一盒68元的胃藥,記者隨手在底層拿了一盒標價15元的胃藥,工作人員稱便宜的藥品效果沒有那么好,還是建議記者購買好點藥品,畢竟自己的胃比錢重要……
“本來想買十幾元的消炎藥就夠了,但導購一口氣給推薦了6種消炎藥,價格均在30多元,為了好得快點,最后買了一盒38元阿莫西林膠囊。”從藥店出來的晏先生說。
藥店:藥品銷售與利潤掛鉤
在藥店工作兩年的徐女士向記者透露,藥店主要靠售賣高價藥品盈利,低價藥品基本不賺錢。比如說,一盒20元的止咳藥,藥店可以盈利5元,而一盒2元的止咳藥基本賺不了什么錢。大部分來買藥的顧客,他們往往愿意買貴的,認為貴的藥肯定比便宜藥效果好。另外,藥店銷售人員工資是由底薪加提成構成的,他們往往會極力推銷高價藥,上層擺放的藥品是利潤比較大的,但不一定是最好的。
徐女士稱,藥店就像商場營銷商品一樣,高利潤、高價的藥品肯定會放在顯眼位置,將不賺錢的廉價藥擺到最不起眼位置。此外,一些藥店還推銷各類品牌的營養品、保健品和化妝品,利潤也相對較高,藥品銷售與利潤緊緊聯系在一起。
市藥監局:對癥用藥,勿輕信導購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的徐主任表示,以上情況是藥店普遍存在的一種營銷手段。藥店就像企業一樣,肯定都是以營利為目的。藥店在柜臺上陳列藥品,只要按照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規范分類管理了,就沒有違反相關規定;但如果藥店里的藥品存在質量問題,那藥監部門就會依法查處。
“市民買藥時不應盲目地聽從導購的推薦,自己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購買適合自己的藥,對癥用藥。”徐主任說,成分相同的藥品,治療效果都差不多,并不是消費者認為的越貴的藥治療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