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守住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發展程度已超越發達國家,發展速度之快、網金影響力之大、融底覆蓋面之廣令眾多國外機構羨慕。守住在中國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互聯機構已經有超千家,還有大量的網金金融企業、IT企業、融底制造企業正“排隊拿號”申請牌照。守住但最近,互聯中國互聯網金融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網金問題,各家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融底理財產品收益步步下滑,P2P、守住眾籌產品開始出現“跑路門”,互聯各種風險開始涌現。網金如何讓互聯網金融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如何定制互聯網金融的游戲規則化解風險成為關注的焦點。
2014年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元年,此前大家對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其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所持態度褒貶不一,但到2015年這樣的聲音已漸漸消逝。事實上互聯網金融不僅僅是金融業的一種創新,更對推動中國經濟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專家指出,互聯網金融將是中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中國新一輪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事實上擁抱互聯網金融將對中國的產業轉型、百姓生活都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從金融業的維度來看,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必將進一步加速金融行業本身市場化的進程。有專家認為,央行正在積極推進金融的市場化和自由化,而互聯網金融正是體現了金融連接和交易的本質,互聯網平等自由的屬性和核心作用相結合,將有效地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
從金融業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維度看,今天我們看到涌入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不僅僅有BAT互聯網公司、IT企業,甚至還包括了大量的傳統制造企業。他們用制造業的產業優勢以不同的維度切入,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基礎平臺整合提供供應鏈金融、企業支付、企業征信與企業信貸等服務,實現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制造業服務化的轉型。
從惠及民生、普惠百姓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是更多元、更低成本、更高效的金融服務。我們看到過去很多基于碎片化、個性化的需求正在得到更好的滿足。百姓獲得了更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同時基于各種應用場景的微信紅包、社交保險、眾籌等金融產品都像雨后春筍一樣應運而生,我們真正進入了移動互聯的信息時代。
當我們享受互聯網金融所帶來的種種創新和便利之時,必須要守住風險的底線。每一個互聯網金融企業有種種理由可以成功,但失敗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失去風險的控制。失去風險管控可以讓世界排名前幾位的銀行一夜倒閉?;ヂ摼W金融的本質是金融,核心是風險管控。目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開始進入深水區,中國實體經濟也進入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今年將會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元年,據了解,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關于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方向性原則,就是遵循最安全可控原則。目前,國家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尚未出臺,在政策尚未出臺前,希望互聯網金融機構守住底線。
責任編輯:吳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