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三年的原水營養引灤入津結束了天津人喝咸水的歷史,但灤河水系湖泊型水源,藻類水體的監測及富富營養化日趨嚴重成為產水部門面臨的最大難題。同時它也是化狀世界水環境重大的水質問題之一。
關鍵詞:藻類監測 富營養化 水質問題
一. 前言
八三年的調查引灤入津結束了天津人喝咸水的歷史,但灤河水系湖泊型水源,原水營養水體的藻類富營養化日趨嚴重成為產水部門面臨的最大難題。同時它也是監測及富世界水環境重大的水質問題之一。
水體富營養化不僅導致生態系統的化狀破壞,且嚴重干擾水資源的調查利用。尤其是原水營養富營養水體作為供水水源時會產生如下三個不利因素其一:由于藻類的大量繁殖使水體的 pH增高,堿度下降影響混凝效果。藻類其二:藻類增多會嚴重堵塞濾池,監測及富運行周期縮短,化狀降低產水率。調查其三:有些藻種有霉臭味,藻類的死亡、腐敗也使水體腥臭難聞。藍藻的代謝物釋放毒素,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
由此可知,高藻水作為飲用水源處理不當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會產生影響。
二. 任務來源
天津市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的供給水源主要來自引灤輸水下游的于橋水庫,早在八十年代環保等部門曾對于橋水庫的富營養化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判定其水質呈中富營養狀態,隨著工農業發展特別是鄉鎮企業的日益增多,于橋水庫的污染負荷日趨增加,97年由于氣候、周邊環境等諸多人為、自然因素的影響,在夏季藻類異常繁盛,嚴重影響了水處理工藝的正常運行,盡管產水部門竭盡全力,但其效果并非令人滿意。
在我們不能改變源水水質的前提下,為確保九八年高藻期供水水質,公司主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對策性研究,并正式立項進行藻類監測,以便用有針對性的手段探索水體的富營養狀況及季節性變化規律,為水廠能夠根據水體含藻狀況及規律采用行之有效的水處理方法提供科學依據。
三. 主要研究內容和技術路線:
(一). 收集湖泊、水庫富營養化調查的歷史資料,掌握灤河水庫富營養化研究現狀。
(二). 依據 “湖泊富營養調查規范 ”并借鑒歷史資料確定監測項目、方法、采樣站位及頻率。
1. 本次研究確定了 25個監測項目,其中水質參數 20項,生物參數 5項。
2. 根據本水系的特點,選擇于橋水庫為主要調查點,上游水庫大黑汀、潘家口為輔助調查點,為使采集的水樣具有代表性,分別在水庫的進、出口及中心區域布設采樣站位(見圖1)。
3. 采樣頻率:九八年于橋水庫各站位每月采樣一次,上游站位每兩個月一次。九九年調整為從藻類初發期、高藻期、衰減期( 4月至 11月)每月一次,上游水庫此期間仍為每兩月一次。
(三). 探討源水水庫含藻狀況及季節性變化規律。
(四). 采用湖泊富營養化評價法 (單參數和 Carlson指數法 )對水庫富營養狀況進行近似評價 .
(五). 技術路線見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