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可編程控制器的發展歷程及其在我國的發展,還介紹了新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技術現狀,并對我國可編程序控制器發展中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1引言 可編程序控制器是以微處理器為基礎,綜合計算機、通信、聯網以及自動控制技術而開發的新一代工業控制裝置。可編程序控制器在我國的發展與應用已有30多年的歷史,現在它已經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工業生產領域,成為提高傳統工業裝備水平和技術能力的重要設備和強大支柱。隨著全球一體化經濟的發展,努力發展可編程序控制器在我國的大規模應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應該是廣大技術人員努力的方向。 2可編程序控制器的發展歷程 可編程序控制器問世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都很簡單,只有邏輯、定時、計數等功能;硬件方面用于可編程序控制器的集成電路還沒有投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CPU以分立元件組成;存儲器為磁心存儲器,存儲容量有限;用戶指令一般只有二三十條,還沒有成型的編程語言;機型單一,沒有形成系列。一臺可編程序控制器多只能替代200~300個繼電器組成的控制系統,在體積方面,與現在的可編程序控制器相比,可以說是龐然大物。 進入70年代,隨著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的工業化生產,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除邏輯運算外,增加了數值運算、計算機接口、模擬量控制等;軟件開發有自診斷程序,程序存儲開始使用EPROM;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系列,結構上開始有模塊式和整體式的區分,整機功能從*向通用過渡。A5E00423050 D0116963MP3101 KU146AR1302-0AF00-0AA0AW 8/16-2 FR-CV-H30K DM-51 DX581-S A8 1SAP284100R0001AI581-S A8 1SAP282000R0001C3S063V2F10I20T30M00 SM560-S A9 1SAP280000R00013EST27-99AR62/1212EL.7XSGB-K0:6115 100-000-943C3M100D6F10132T40M11S1CMON 4108 C50R/73810/063BHB005922R0001 UNS 0880a-P.V1A5E00360554/007 6BK1200-0BB00-0AA0VT320WA0000BF120 313506-02PAC-BRIC 2 HITACHI DK239A-65SAI533-H33/PRP KM940-A AAI543-H00 PicA2-V03A Y45-N1010-521CP2215-0000CNC S 510 RACK 4A 32+32 I/O+BL S
免責聲明:AMIKON我們銷售新產品和停產產品,獨立渠道購買此類特色產品。阿米控不是本網站特色產品的授權分銷商、經銷商或代表。本網站上使用的所有產品名稱/產品圖片、商標、品牌和徽標均為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帶有這些名稱,圖片、商標、品牌和徽標的產品描述、描寫或銷售僅用于識別目的,并不表示與任何權利持有人有任何關聯或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