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東植(文學評論家)
譯:劉宛昀
【解說】奔跑吧!奔跑吧爸爸解作家——生命的說生進化與永恆輪迴的潛在共存
1. 變調的家庭羅曼史與讓父親游牧的想像
「人生」,是進化以生物學上的「誕生」作為前提。人在死亡以後,與永不可能產生反省的恆輪迴行為;同理,人在誕生以前,潛共也不存在所謂的奔跑吧爸爸解主體意識與自由意志。但是說生在探索自我的過程中,「我」的進化起源仍舊是個無法忽視的問題?!肝沂桥c永怎麼出生的呀?」(〈是誰在海邊恣意玩煙火〉頁一五二)我是如何出生、如何長大的恆輪迴疑問,換句話說,潛共就是奔跑吧爸爸解關於誕生與成長的主題,時常在金愛爛的說生作品中登場,而在誕生與成長過程中,進化扮演最重要角色的人正是父親。他可以是一個即使女兒正飽受失眠困擾,還會妨礙她睡眠的電視成癮者,亦或是女兒一出生就逃跑,直至過世都不曾返家的不負責任的人,以及會把孩子丟在遊樂園,然後獨自消失的無恥之徒。
〈愛的問候〉是描述遭父親遺棄在公園的主人翁,數十年後在水族館與父親隔著玻璃重逢的故事。年幼的主角不斷等待父親回來,但父親始終沒有現身,他當時的心境會是如何?這些與父親有關的場景裡,蘊藏了金愛爛獨特的表現手法。
那一刻,我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實,並不是「我被遺棄了」。那是簡單而模糊的文章,幾百年前從遠方出發,現在剛剛抵達我的鼓膜內的口哨聲。那是「爸爸消失了」。真的,爸爸肯定是失蹤了。不然的話、怎麼會、在這種地方、就這麼把我給丟下了呢。(〈愛的問候〉頁一三一)
我並不是被遺棄,而是爸爸失蹤了。所以他在走失兒童保護所裡也說:「爸爸好像迷路了?!惯@個場景裡他表現出想避免造成精神創傷(trauma)的意志,更明確地說,是表現出他不願放任自己的人生受到怨恨(ressentiment)主宰的意志。所謂的怨恨,是由於無法化解人生的苦痛,於是透過想像進行復仇,試圖在這過程中獲得慰藉的心理活動。這等於是將精神上的傷痛轉化為復仇的劇本,藉此自我確認弱勢受害者的道德正當性。然而,在金愛爛的小說中登場的主角們,卻不任由自己因為父親而受到傷害或產生怨恨的情感。這也是為什麼金愛爛的小說,表面上看似採用了家庭羅曼史,卻並非真正屬於家庭羅曼史的原因。我們再接著看其他的文章。
有一個從鄉下來到首爾,在貧戶區落腳生活的男子。還有一位與家鄉的父親爭吵後,就毫無計畫地北上首爾,住進了那名男子家中的女人。經過幾日的爭執,女子終於釋出同意他碰自己身體的訊號,但是有一個條件──他必須馬上買避孕藥回來。於是男子為了買避孕藥拚命奔跑。在知道女子懷孕後,他的臉都綠了,然後再度開始奔跑。直到最後,他都沒有回來。而他留下的女兒,總是在想像那個不停奔跑的爸爸。
〈奔跑吧,爸爸〉是一個關於女兒想像未曾謀面的父親的故事。如評論家金允植所說,這是個投射出家庭羅曼史格局的作品。何謂家庭羅曼史?即是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否定現實中的父母,並幻想親生的父母是王族或貴族的現象。這種幻想,可以看作是對父母的想像補償(復仇幻想),也能理解為是孩子將自己看成了一隻醜小鴨(自我憐憫)。家庭羅曼史的起源是家庭的精神創傷。孩子藉由幻想改變了與家庭有關的心理創傷根源,來保護自身、安慰自身的方式,就是所謂的家庭羅曼史。
〈奔跑吧,爸爸〉的特別之處,在於這裡僅援用了一半的家庭羅曼史框架。女兒對於身為自己生物學起源的父親的想像,是屬於典型的家庭羅曼史。但是在這裡並未發現家庭羅曼史常見的特徵,也就是源自於自我憐憫的復仇幻想。雖然作為私生子誕生,原本就是會造成心理創傷的一件事,但是作家並未讓落跑的父親成為主角內心受創的起因。父親只不過是主人翁生物學起源的其中一半,一個打從最初就缺席的起源,一個存在於未知某處的、潛意識中的名字罷了。父親,對我而言並不是創造我的某個生物學起源,而是一種源於受壓抑潛意識的徵兆。
他並非生物學起源的父親,而是我潛意識徵兆層面上的父親。我們可以說在這裡出現了與父親相關的新表現手法。這既不是原本不斷否認父親、直到父親臨終前才改為肯定態度的劇情,也不是從人倫關係出發,描述主角反抗父親的敘事手法?!幢寂馨?,爸爸〉裡的主人翁從一開始就肯定了父親的存在,她同時也認可這樣的自己,這是對於父親的雙重肯定。主角對於父親的雙重肯定,顯現出她試圖以愉快的意志來避免精神上產生創傷,這會不會也表現出她對自身潛意識的體諒呢?讓造成自己精神上陰影的起源(父親)四處游牧的獨特想像力,是金愛爛展現出的韓國文學新風景。
那麼開展這段讓父親四處游牧的想像力的方法又是什麼?是由主角和作家的意志主導嗎?並不是如此。在金愛爛的小說裡,主角對於父親的態度,與父親是否拋棄自己、父親是否盡到養育責任的問題無關,反而是依據父親本身是被動或主動,來表現出否定或肯定的態度?!此兴恢睦碛伞档闹鹘蔷蜔o法肯定那個整天窩在房間看電視的爸爸,因為她見到爸爸只會聯想到「那藏在被窩裡的下半身」(〈她有睡不著的理由〉頁九三)。相反地,她下意識地將自己幻想成那名坐上鏟子、讓爸爸推著到處繞圈圈的孩子,也許是因為她從那位父親身上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吧。
爸爸躺在沙堆裡,乖乖承受著火花的洗禮。碰!碰!花枝招展的火花美極了。就這樣,從爸爸的巨根上噴射出來的火花,像蒲公英種子般在天空四射時;爸爸那閃亮的種子們,向著孤獨的宇宙,被遠遠地「放射」的那一刻。
「你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生的?!?/p>
剃完頭髮的爸爸說道。我一動不動地坐著,隨後對爸爸說:
「騙人?!梗ā词钦l在海邊恣意玩煙火〉頁一五九)
在這個場景中,就概括了父親這個名字所蘊含的意義、主角對父親一詞所抱持的期待,以及他能夠肯定父親的理由。當金愛爛的小說中的父親以正面形象出現時,都與生命的進化有密切的關聯。(朝著遙遠的宇宙發射的煙火意象,與柏格森的《創造進化論》中登場的煙火意象出奇地相似──從太陽向四處噴發的火花。)因為主角對父親潛在的意義(旺盛的生命力)表示肯定,才能展開讓爸爸奔跑的想像力。那麼為什麼要將拋棄自己的父親,與生命進化的意象互相連結呢?絕對不是因為喜歡爸爸,更不是為了重現與爸爸有關的精神分析學情節。這代表的是主角不願承認人生苦痛的潛藏意志,是為了給嚮往旺盛生命力的自己的一種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