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黑龍江省的中國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慶石化分公司(以下簡稱“大慶石化”),記者看到,石油石化升級錯綜復雜的大慶調整管網密布,高大的推動推陳煙囪、罐體林立,結構一輛輛油罐車在廠區不遠處的產品出新鐵路線上停靠。大慶石化展廳的煉好大屏幕上,經營數據在不斷更新:60多年來,中國大慶石化累計加工原油3.04億噸,石油石化升級生產汽油5658萬噸、大慶調整柴油9998萬噸、推動推陳煤油1340萬噸、結構乙烯2276萬噸、產品出新尿素2386萬噸……營業收入累計上萬億元,煉好上繳利稅1320多億元。中國
1962年4月,黑龍江煉油廠(大慶石化的前身)破土動工,拉開了大慶石化發展的序幕。多年來,大慶油田產油、大慶石化煉油,成為大慶推進“油頭化尾”產業集群發展、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生動寫照。如今,大慶石化已實現“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規模,各類化工產品推陳出新,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正朝著建設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一流煉化企業的目標邁進。
順應市場調結構
作為一家有著60多年發展歷史的企業,大慶石化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公司現有生產裝置171套,可生產64個品種502個牌號產品,包括乙烯、尿素、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腈、腈綸絲等。
這些化工產品是不可或缺的工業原料,與人們生產生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大慶石化的產品涵蓋人們的吃、穿、住、用、行各個領域。衣服、箱包、鞋帽、包裝盒、汽車輪胎、電纜、傘把等制品,都會用到公司生產的化工原料。”大慶石化黨委委員、總工程師魏弢告訴記者。
近年來,大慶石化相繼建成“大乙烯”“大煉油”兩個國家級重點項目,躋身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企業行列,逐漸形成“油頭化尾、油化相宜”的生產格局,全力推進煉油轉型和化工產品升級。
記者在大慶石化新建20萬噸/年ABS裝置現場看到,工人正在安裝各類設備,搶抓項目建設進度。“ABS樹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種強度高、韌性好、易于加工的熱塑性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工程材料和家庭生活用品。”大慶石化工程管理部ABS項目經理鄭萬軍介紹,公司新建的20萬噸/年ABS裝置,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項目。
該項目于2022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每年可生產10萬噸ABS通用料和10萬噸ABS專用料,使大慶石化ABS產品生產能力由10萬噸增加至30萬噸。裝置建成后,將充分發揮ABS的技術特色和產品優勢,增強中國石油ABS產品競爭力。
化工新材料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對于大慶石化而言,要順應發展環境和市場變化需求,抓住窗口期、機遇期,積極調整化工產品結構,在產品的差異化上做足功課,向高端化、精細化發展。”大慶石化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于強說,目前,公司正著力打造拳頭產品,延伸以乙烯和碳四為主線的產業鏈,發展新材料體系。
“智慧大腦”保安全
無論是企業轉型發展,還是產品升級,都離不開安全生產。今年,大慶石化開展了裝置停工大檢修活動,集中解決各類問題,持續提高裝置的安全水平和創效能力。“安全生產是煉化企業的頭等大事。”大慶石化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李偉東說,為保證安全穩定運行,大慶石化裝配了“智慧大腦”,24小時記錄、監控裝置運行數據,發生異常情況能立即響應報警。
走進大慶石化的“智慧大腦”——化工區生產指揮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電子屏幕,工藝參數監視、裝置區視頻監控、機組狀態檢測、DCS(分散控制系統)操作等一目了然。屏幕下方,上百臺控制電腦正在飛速運行。“公司目前可實現自控系統超強集中控制,上下游溝通更加便捷,各層級管理人員可全面掌控裝置及全區域生產情況,各項指令可快速通過裝置‘大腦’制定并傳遞執行。”大慶石化生產運行處副處長隋豐偉介紹。
今年,大慶石化利用裝置停工大檢修的有利時機,將原來分散在廠區內的主要生產裝置控制站全部遷移至控制室內,形成了集宏觀感知、實時調整、及時預警、精準執行四大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生產營運指揮中心。大慶石化化工一廠乙烯車間主任張濤介紹,控制室可實現與生產現場3784臺可燃及有毒氣體報警設備、71套火災報警設備、2054臺視頻監控設備集中管理和一體化聯動,監控范圍覆蓋整個生產區域,切實保障生產安全、設備安全和人身安全,支撐安全、環保、健康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轉變。
“公司將以數字化、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為方向,深度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發揮生產運行最強‘大腦’作用,努力打造智慧型化工廠,促進企業更加安全高效運轉。”李偉東說。
低碳轉型謀長遠
位于大慶石化不遠處的大慶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碧水清波、蘆葦蕩漾、鷗鳥翩躚。離化工廠這么近,龍鳳濕地為何能保持良好的生態?
“一方面,我們加強源頭預防,持續提升清潔生產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強化末端治理,在污水處理、異味治理、噪聲消除、固廢處置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效果。”大慶石化安全環保處高級主管何敬菊說,“十三五”時期以來,大慶石化以科技賦能,扎實推進綠色減排工作,累計投資近23億元,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生產;加快推進實施污水點源綜合治理等項目,完成了污水提標改造等6個項目。
在大慶石化水氣廠化工污水提標裝置現場,兩個存放工業廢水的“大池子”晝夜不停地工作。“化工區的工業污水到達這里后,經過氧化、沉淀、降解、吸附4個步驟深度處理,最終指標遠遠優于排放指標要求。”水氣廠污水聯合車間工藝副主任程鑫介紹,化學需氧量(COD)濃度是衡量污水凈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濃度值越低越好。污水提標裝置投用后,大慶石化排放污水的COD濃度從62.08%下降到35.67%,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
今年以來,大慶石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邁出了新步伐。“今年5月,大慶石化40萬噸/年高濃度二氧化碳回收項目全面建成。”大慶石化化肥運行部尿素裝置區副主任工程師于守柱告訴記者,“這些二氧化碳主要應用于大慶油田二氧化碳驅油,把原本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把石油‘趕’出來,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這樣做,既降低了碳排放,又提高了現有油田油井的采收率”。
作為集煉油、化工于一體的綜合性石油石化生產企業,大慶石化把節能降碳貫穿到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今年以來,大慶石化共開展提質增效項目519項,完成增效金額約2.64億元,其中節能降耗增效9883萬元。 (經濟日報記者 蘇大鵬 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