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全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中國癌癥報告。國癌告
據了解,癥報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負責全國腫瘤登記數據收集、年全質量控制、國癌告匯總、癥報分析等工作,年全本次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6年登記資料,國癌告研究基于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癥報從全國682個癌癥監測點中遴選487個高質量監測點,年全覆蓋人口達3.8億,國癌告詳盡闡述了2016年中國癌癥疾病負擔情況。癥報
報告顯示,年全我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11萬人被診斷為新發癌癥,國癌告有將近6600人因癌癥死亡,癥報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5種常見癌癥,占新發病例總數的57.4%。
基本情況
2016年中國新增癌癥病例約406.4萬例,新增癌癥死亡241.35萬例。
從癌種發病角度看,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是我國主要的5種惡性腫瘤,占新發病例總數的57.4%;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是死亡率排名前5的惡性腫瘤,占死亡總數的69.3%。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發病還是死亡,肺癌均占首位。
從性別差異上看:
癌癥發病率方面,男性最常見的是肺癌,其次是肝癌、胃癌、結腸直腸癌和食道癌,這五種癌癥約占男性新發癌癥的68.83%;女性最常見的是乳腺癌,其次是肺癌、結腸直腸癌、甲狀腺和胃癌。
癌癥死亡率方面,無論男女,肺癌都排在第一位。
男性癌癥死亡人數中肺癌占比29.71%,其次是肝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這5種癌癥占男性所有癌癥死亡比例的75.87%;
對女性而言,肺癌之后是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這5種癌癥占女性所有癌癥死亡比例的60.06%。
在2000-2016年期間,癌癥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ASIR)在男性中保持穩定,但在女性中每年顯著增加2.3%,同時男性癌癥總死亡率年均下降1.2%,主要是食管癌、胃癌、肝癌的下降,但前列腺癌、結直腸癌、胰腺癌出現上升。
在女性中,食道癌、胃癌、肝癌和肺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宮頸癌、甲狀腺癌和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從年齡差異上看:
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并分別在80-84歲及85歲以上人群中達到高峰。肺癌是45歲及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見的癌癥,乳腺癌和肺癌分別是15-59歲及60歲以上年齡組女性最常見的癌癥。總體,男性發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在20-49歲年齡組中,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從地域差異上看:
ASIR方面,城市高于農村(189.7/10萬 vs 176.2/10萬),其中華南地區ASIR最高,為204.3/10萬,其次是東北和華東,西南地區ASIR最低,為167.5/10萬。
具體而言,結直腸癌、肺癌、女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城市高于農村,而肝癌以及一些消化系統癌癥如食道癌、胃癌等的發病率,城市低于農村。
癌癥的年齡標準化死亡率(ASMR)方面,農村高于城市(106.1/10萬vs 102.8/10萬)。中國中部地區的癌癥死亡率最高,為112.0/10萬,其次為東北和華南,華北地區死亡率最低,為94.5/10萬。
具體而言,結直腸癌、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內源性癌、膀胱癌、淋巴瘤和白血病等,城市死亡率高于農村,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癌癥,農村高于城市。
總結
報告顯示,中國癌癥負擔日益加重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過去幾十年人口不斷的增長,同時煙草消費是導致多種癌癥(包括肺癌、食道癌、胃癌等)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中國是世界上吸煙人口最多的國家,估計約有3.5億煙民和7.4億被動吸煙者,此前的研究表明吸煙是導致中國20%以上的癌癥死亡原因。
在西方國家,有效的煙草控制已被證明是降低癌癥發病率的有效干預方法,相比之下中國只有北京、上海等城市或地區實施了室內公共場所禁煙,同時,也應該更加關注不吸煙女性人群中肺癌發病率持續上升的情況,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可能與室內烹飪和空氣污染暴露有關。
與全球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發病率增加類似,這兩種癌癥在中國也有增加趨勢,2004年至2018年,中國肥胖患病率由3.1%上升至8.1%,這可能是導致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廣是有必要的。
好的方面是,食道癌,胃癌和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續下降趨勢。肝癌發病率的下降可能與黃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減少、水質的改善以及乙肝疫苗的接種有關,同時上消化道腫瘤的下降進一步說明了腔鏡癌篩查的重要作用。
總體而言,中國的癌癥負擔很重,預計在未來十年還將繼續增加,癌癥的預防和控制不僅應繼續保持現有的策略,還應增加對癌癥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的投資,以加快中國抗癌研究的進展,提高癌癥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