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的醫院醫院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下,可謂是績效解決夾縫中求生存,其中醫院的考核績效管理和考核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天想與大家分享,合格的誤區管理者必須要避免的醫院績效考核四大誤區。
誤區1
香港、醫院臺灣地區以及歐美等國家的績效解決醫院績效管理以獎為主,極少處罰,考核往往看到這點的誤區人都忽略了另一個事實。在這些值得學習的醫院醫療體系中,雖然多數都主要以獎勵的績效解決形式來提高積極性,但是考核一旦員工行為違規,面臨的誤區處罰是極為嚴重的。
看過一段國外醫院的醫院故事,患者進行髖關節手術時,績效解決一名護士記錯了左右腿的考核位置,雖然在手術進行前被及時發現并調整,沒有對患者造成任何影響和損失,但第二天這名護士就被醫院開除。
許有人認為這種績效管理缺乏人情味,但在醫療行業,給醫護人員制定嚴格的規范意識,其管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國內的醫院照搬這種一旦違規就開除的管理方式并不現實,但可以在此前提下,結合中國醫療體系,設計適合醫院的績效考核方案。同時管理者得明白單純地提出以獎為主的績效考核方式,很難將管理落實到位,獎罰同樣重要。
誤區2
大數據表明在中國醫療機構中,績效考核,尤其是處罰的對象主要是一線員工,很少會是醫院管理者,這種績效考核方案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管理者壓力不夠,管理的效果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另一方面也會讓一線員工心生不滿,不愿接受這樣的績效考核制度。
有一個例子,某家醫院周五時某科室的門出現了問題,但周一上班時,此問題已得到解決。之所以有如此高效的管理效率,正是源于該醫院的績效考核方案對后勤管理者有著明確的規定。醫院后勤一旦出現問題,將直接涉及到此醫院后勤副院長的績效考核。
誤區3
以往,醫院獎金的分配主要依據醫生的職務、職稱及學歷等因素。實際上,這些因素完全可以體現在工資分配上,但不應該體現在獎金分配上,那就是一種“大鍋飯”的分配方式,并不科學。雖然這種獎金分配方法保護了部分人的利益,但那些真正干得多的員工會覺得多勞卻不多得,必定會很大程度影響工作積極性。
誤區4
大多數職能部門崗位為了提高工作效益,制定大量績效考核的指標,但在內容上過于籠統,不利于提高職能部門員工的積極性。
1、維度權重的制定缺乏科學性
在各維度指標權重的界定上沒有統一的數量化標準,主要是依據院領導討論及歷史數據為依據,缺乏科學性。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權重比例如何確定、如何與激勵機制有機結合等問題,會影響到平衡記分卡的應用效果。
2、績效關鍵指標的設置不夠細化
醫院績效關鍵指標不細化,財務指標部分僅僅是收支結余及工作量指標,反映財務管理好壞重要指標的資產利用率、資產報酬率和反映醫療質量好壞的治愈率、好轉率、病死率、入院診斷符合率等都沒有進入關鍵指標,考核還存在著片面性,造成一定時期內考核評估者與被考核評估者認識上的不統一。
目前中國大部分醫院實行院科兩級的績效考核方案。
第一級針對科室考核,第二級針對個人考核。
這兩級的考核均從數量(即工作量)和質量(即工作質量)兩方面予以制定。
對于醫院工作量的考核,以往的科室績效考核都是無成本核算。此考核方式無法有效體現科室對于成本的控制。如今醫院中均推行全成本核算,以科室總結余為基準計算績效考核。其科室總結余等于科室總收入減去科室總成本。對于工作質量的考核,則是從工作規范的落實、工作任務的完成率,以及第三方評價這三方面予以考核。
針對員工的二級考核,同樣也應該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考慮。首先,對于數量(工作量)的考核,其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了收入、成本、工作時間以及工作項目等指標。此類考核應盡量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從而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因此,在制定此方案時,需高度個性化,從而能夠符合不同部門乃至個人的工作特點。
其次,在質量的考核方面,考核內容包括規范、任務和第三方評價這三方面。其中,規范的考核可使用KPI(關鍵績效指標)。在使用過程中,以下五點需要注意:考核指標不宜過多,一般≤10個即可;指標應體現醫院首要需解決的問題,待此規范已深入人心之后,并形成文化以后,再制定下一指標,切忌一把抓;指標須實際可行;其指標既包括量化指標,也應包含質化指標;權重的制定應充分體現管理重點,其權重分配之總和可超過100分,從而突出重點。
當然,在績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落實過程中,將會出現多數人與少數人的利益的博弈與權衡,而一旦確定方案是符合多數人的利益,并遵循了多勞多得的原則,且通過模擬運算3個月以后,證實此方案合理并可行,接下來則需咬緊牙關,堅持落實3個月,那些以往被制度造就出來的“懶人”,在此壓力之下,也將順應環境,有所改善。
來源:醫管通
本文由(王楊)轉載自: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JNaSv9fFnC9W685I8DpK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