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月匯安徽淮北市一服裝廠,豐中女工在生產車間內加工出口歐盟地區的國制服裝產品。 黃世鵬 / 東方IC
【財新網(微博)】(記者 陳璐)3月1日,造業I終值匯豐發布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9.6,升至雖較上月回升0.8,月匯但仍處榮枯分界線50以下。豐中匯豐指出,國制這顯示出中國制造業運行仍進一步放緩。造業I終值不過,升至本月放緩幅度輕微,月匯為4個月以來最小。豐中
今天同時公布的國制中國官方PMI數據顯示,2月中國制造業PMI回升至51%。造業I終值比上月略升0.5個百分點。升至
匯豐報告數據顯示,2月中國制造業產出增速輕微,新接業務連續第四個月趨降,新增出口業務更創下去年6月以來最大降幅。在此背景下,企業仍增聘人手,就業增速創下9個月新高。
需求低迷導致新業務量整體趨降,2月新接訂單總量繼續下降,但降幅輕微。此外,2月份新出口業務打破上月大致持平的狀態,出現8個月以來最大減幅。鑒于此,2月廠商基本沒有增加產量,但產出指數值仍創下4個月新高。另一方面,成品庫存在19個月以來第二次出現積壓,主要原因是銷售未如預期。
2月,制造業對投入品的采購已連續第四個月趨降,而且保持實質降幅。采購活動的整體下降,反映產出增長乏力,廠商傾向于降低生產資料庫存。本月庫存降幅比較明顯,大于長期平均值。雖然廠商減少了采購,供應商的交貨時間仍有拖延,但拖延程度尚算輕微。
受原料與燃料漲價影響,2月平均投入成本在4個月以來首次出現上揚,但升幅尚微。另一方面,制造業產品的出廠價格在2月進一步下降。受訪廠商表示,投入品價格壓力緩和,加上新業務競爭激烈,導致產出價格整體下降。
2月,中國制造業就業上升,職位數量是去年5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增加人手的企業提到產出需求上升等因素,部分廠商還提到業務擴張計劃。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屈宏斌評論稱:春節后生產活動加快、就業市場回升,拉動PMI小幅反彈,但這并不改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態勢。新訂單指數仍繼續走低,內需增長尚未出現實質性反彈。外部需求仍在惡化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增長下行的風險。
因此,他認為,通脹壓力有所緩解的背景下,央行應繼續加大政策寬松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