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納萬目前世界的神經處理器巨頭就是英特爾和AMD兩家了,整體上面兩家差距并不大,英特元但是布第AMD還是以微弱的差距排在英特爾的后面,當然問題來了,代神那么AMD處理器和intel處理器相比較,經形哪個穩定?它們的態芯質量相差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2容人工那就是納萬目前來看AMD的發展趨勢也是越來越好,再說了AMD的發展與英特爾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就足以證明AMD的性能越來越優良了。再說了,現在AMD使用的也是先進的12納米的制作工藝,比起原來AMD剛起步可是好太多了,但是和特爾之間的制作工藝,無論是從發熱量,還是CPU的功耗上,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的。再說了。在人們的觀念中,更為熟悉英特爾,而AMD一直是無法與英特爾比較,所以很多人吐槽AMD處理器的制作技術爛,但是,那些真正用過AMD的處理器,包括主板的搭配,都知道AMD的性價比如何。
也會有有人說到,AMD的超頻性能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還會出現藍屏死機的現象,但是我們要知道,其實當我們在使用amd的CPU的時候,超頻所需要不僅僅是考驗這個電腦CPU的性能,而且還有對于主板CPU供電電容,主板的芯片,以及電源的要求,都有很明顯的要求,所以說我們不能電腦出現不穩定后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到cpu上去,然后就覺得AMD的處理器質量不怎么樣。其實不然,從2005年發售的AMD2500,到如今的r72700x,我相信使用過AMD處理器的人,都有明顯的感覺,AMD CPU現在的確是在用心去發展了。
英特爾是半導體行業和計算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先廠商 ,創始于1968年。如今,英特爾正轉型為一家以數據為中心的公司 。英特爾與合作伙伴一起,推動人工智能、5G、智能邊緣等轉折性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突破 ,驅動智能互聯世界。1968年,英特爾公司創立,羅伯特·諾伊斯任首席執行官(CEO),戈登·摩爾任首席運營官(COO),安迪·格魯夫隨后加入 。1971年,英特爾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計算機微處理器4004 。1981年,英特爾8088處理器成就了世界上第一臺個人計算設備 。2001年,英特爾首次針對數據中心推出至強處理器品牌,為數字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
2003年,英特爾推出迅馳,開創無線移動計算時代 。英特爾在2016年世界五百強中排在第51位 。2016年4月,英特爾推出處理器至強7290F采用了多達72個處理器核心,成為英特爾核心數最多的處理器 。2019年2月,英特爾推出至強鉑金9282,它有112個線程,是線程最多的處理器。 2017年,英特爾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戰略,開拓3000億美元的廣闊市場機遇 。2018年6月,英特爾宣布接受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的辭職,首席財務官司睿博(Bob Swan)被任命為臨時首席執行官,他于2019年1月31日成為正式CEO。 2021年1月,英特爾宣布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成為新一任首席執行官,該任命自2021年2月15日起生效 。
眾所周知,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開始用數學方法對神經元進行建模,此后則開始用計算機對神經元網絡進行建模。人工神經元和突觸比大腦中的要簡單得多,但它們的運作原理相同——大腦中的神經元通過跨突觸相互發送尖峰信號(Spiking Signals)來進行交流。
許多簡單的單元(“神經元”)連接到許多其他單元(通過“突觸”),一個神經元接收來自許多其他神經元的信號,當刺激達到某個閾值時,它會將自己的信號發送給周圍的神經元,大腦則通過調整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來學習??的螤柎髮W的神經生物學家Thomas Cleland曾說,神經形態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將成為搖滾明星”,“它不會把一切都做得更好,但它將完全擁有計算領域的一小部分”。
近日,英特爾發布了第二代神經形態芯片Loihi,面積為31mm2,最多可封裝100萬個人工神經元,而上一代面積為60mm2,支持13.1萬個神經元。同時,Loihi 2比上一代快10倍,資源密度提高了15倍,且能效更高。
英特爾宣布推出Loihi 2,該芯片是第二代神經擬態研究芯片,據悉該芯片將用于開發神經啟發應用的開源軟件框架Lava。
據公開資料顯示,英特爾在2017年公開宣布了其神經形態研究芯片的首批成果,當時它宣布了第一個Loihi芯片。該處理器合成了128,000個神經元和1.28億個突觸,作為其最初努力的一部分。第二代芯片在整合第一代芯片的優點之外,還具備高達10倍的處理速度,實現每個芯片最多有100萬個神經元的高達15倍的資源密度。
神經擬態計算是從神經科學中汲取見解,創建功能更像生物大腦的芯片,在一系列邊緣應用中實現能源效率、計算速度和學習效率的數量級改進,解決來自視覺、語音和手勢識別搜索檢索、機器人和約束優化等問題。
英特爾及其合作伙伴已展示了的應用包括了機械臂、神經擬態皮膚和嗅覺傳感。這次Loihi 2似乎結合了第一代研究芯片三年的使用經驗,并利用了英特爾工藝技術和異步設計方法取得的進步。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截至最新,英特爾及其關聯公司在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11602件芯片專利申請(詳見圖1)。從專利趨勢上來看,2002年到2010年,英特爾專利申請量較為平穩,而2011年英特爾的芯片專利申請有小爆發。此外,根據智慧芽數據庫技術構成分析可知,英特爾芯片專利主要集中于程序控制相關,該類專利占比22.48%。
Davies認為,Loihi 2等芯片擅長于處理賦予計算機感官(例如視覺和嗅覺)的任務。因為效率很高,神經形態芯片非常適合電源有限且不受傳統計算機網絡束縛的移動設備。
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規則式(rule-based)方法都在人工智能領域占據主流,對計算機進行編程需要編寫分步說明。以教計算機學會識別狗舉例,這會涉及列出一組規則來指導其判斷,如檢查它是否有四只腳等等。但如果計算機遇到一只只有三只腿的小狗怎么辦?這時也許就需要更多規則,但是列出無窮無盡的規則,并讓計算機每次做出類型決策時都重復該過程是低效且不切實際的。而人類的學習方式則與此相異,在區分狗與貓時無需被告知任何相關規則,于是學習人類大腦的運行方式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英特爾對于 Alder Lake 和 Sapphire Rapids 系列產品似乎非常信心,以至于其 CEO 剛剛表示 AMD 備受矚目的時間很快就會“結束”。
“是的,AMD 在過去幾年里做得很不錯。我們不會否認他們出色的工作,但 Alder Lake 和 Sapphire Rapids 的出現代表他們已經 Over 了,”英特爾首席執行官 Pat Gelsinger 在接受 Computer Reseller News 的 Dylan Martin 采訪時如此說道。
Gelsinger 還談到了提到英特爾時總是一起出現的三個“A 企”:AMD、Apple 和 Arm。在談到 AMD 時,Gelsinger 的話清楚地表明英特爾期待其芯片可以與 AMD 銳龍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大戰一場。
“英特爾回來了。這些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產品。我們有最好的供應。我們擁有最優質的軟件。(我們是)業內最受尊敬、最負有盛名的科技品牌?!盙elsinger 告訴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