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中華知識非常道;名可名,優秀非常名......”瑯瑯書聲從教室傳出。傳統傳授這節課的文化任課老師唐明燕正在帶領同學們誦讀《老子》的經典篇章。她是課程這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負責人,也是不僅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下文簡稱“馬院”)老師。
道家和儒家的更人思想有什么不同?《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又有什么不同?唐明燕用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生課語言、用對比的中華知識方式詮釋道家的抽象思想,并分享學習感悟。優秀從最初的傳統傳授疑惑到不同人生階段對經典“常讀常新”,個體化、文化生命化的課程學習傳統文化的歷程呈現在眼前。透徹的不僅講解和真誠親切的交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堂上貫穿始終。
線上課程先行一步
2019年8月,更人《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系統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要求。復旦馬院安排唐明燕負責這門課的建設,她曾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工作,有主持建設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的經驗。
為了更快貫徹精神,更早產生社會影響,學院采取線上課程先行一步的建設方案。
2020年春季學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登陸“中國大學MOOC”平臺,線上開課。與此同時,課程也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
跟時間賽跑的同時更要保證課程的質量
唐明燕回憶,當時線上課程是“邊錄邊剪輯邊上新”。
在時間緊、壓力大的情況下,課程質量絲毫沒有懈怠,唐明燕不僅對教學內容嚴格要求,而且在視頻形式上力圖精益求精。從每一張畫面的取舍、每一張PPT的制作,一直到色彩搭配,她都全程跟進。
“唐老師講課生動,能把深刻玄奧的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道德等優秀傳統文化講得簡單易懂。從中我們能領悟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考不上復旦大學,也可以聽到復旦大學老師的講課內容,何其有幸。希望這些大學都多開展類似的網上教學,讓我們也可以雨露均沾。”
“唐老師講課非常生動,結合實際情況對經典文本進行易于理解的解釋,適合非專業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解和學習。”
“講得非常好,不愧是復旦大學。填補了很多知識盲區。”
“我覺得受益匪淺,感謝老師們,用心了!”
……
課程在上線后,第一年度的社會選課人數過萬,綜合評價達到4.9分(滿分5分),近千條的課程評價,給了唐明燕繼續前行的動力。
2021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線課程入選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2023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選不到課的學生提交了特別申請
在復旦校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樣受歡迎。
2020年秋季學期,課程面向復旦大學全體本科生開放選修。一年后,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的形式開展教學。
不少學生選不到課,還提交特別申請:“我被唐老師關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理論的闡釋與理解深深打動。即使沒有空位,我也愿意自己搬小板凳過去聽課……”
校內學生的選課申請
線上教學時,課程平臺的教學內容與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所設定的內容一致,包括人格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三大板塊。受這些主題的限制,用到的儒家思想資源比較多。除了視頻講授外,線上平臺還為學生配備討論區、問答區和文獻下載區。
線下課程時,唐明燕針對復旦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做了延伸。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見面課上,她會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總體精神風貌,讓學生在開展線上自主學習之前能夠獲得更為宏闊的文化視野。在之后的線下課程中,唐明燕會補充講解道家和法家思想,學生能夠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性。
值得一提的是,線下課程引入經典誦讀形式。
經濟學院本科生黃亦晗說:“老師每講解完一個主題,就會停下來回顧,讓同學們把之前涉及到的文獻誦讀一遍。在誦讀過程中,我會關注到更多細節,引出更多的思考。”
微電子學院本科生張瑞澤同學直接表達她朗讀時的驚喜:“我真的很喜歡這個環節。作為工科學生,上大學后很少有機會在課上大聲誦讀經典,被讀書聲圍繞的感覺很好。”
人生一課帶走的不僅是知識
唐明燕認為,馬院開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不應局限于單純的知識講授,而應更側重于價值引領。
為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她會關注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心理需求,試圖用中華先哲的智慧回應學生的成長困惑。在期末考核設計中,唐明燕也力圖突顯這一點,要求學生結合人生體驗去撰寫課程論文。她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希望學生能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應用到人生實踐中去,真正實現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國際政治專業本科生包蘊提到:“老師講解的‘人不知而不慍’讓我印象很深,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同聲音,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唐老師課上引用了莊子妻死鼓盆而歌的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而且老師還與儒家的生死觀進行對比。借這個機會,我開始重新梳理和思考自己的生死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瞿怡欣回憶。
希望更多學生喜歡這門課
唐明燕所理解的課程建設并非單純的課堂講授,而應延伸到教材、教輔、教學課題等多個層面,形成立體化課程建設成果。
2022年,課程建設的衍生成果是出版一部教輔用書《思政課教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及應用》;2023年課程的配套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被納入中宣部文化產業發展專項產資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教材”之中;校級教改項目“高等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關鍵問題研究”也于2023年結項。
教輔用書與課程配套教材
唐明燕希望這門課程能夠受到更多學生歡迎,產生更大的社會影響力,為國內其它高校建設該類課程、建強思政課課程群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制圖:實習編輯:沈家怡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