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閉癥兒童的自閉癥兒社交游戲訓練參考
一、交往游戲
交往游戲即整個游戲過程以訓練交往能力為主線,社交強調孤獨癥兒童對周圍環境特別是游戲同伴的關注。下面舉例說明常見的訓練交往游戲。
(一) 吹泡泡
1、參考游戲玩法:小朋友拉成一個圓圈。自閉癥兒隨著老師邊說邊做動作:“吹泡泡,社交吹泡泡,游戲吹成一個大泡泡。訓練 ”小朋友手拉手轉圈。參考“泡泡變大了 ;泡泡變小了。自閉癥兒泡泡變大,社交小朋友向外把圓圈變大;變小的游戲時候,小朋友聚在中間。訓練“泡泡飛高了,參考泡泡飛低了。 ”高的時候,小朋友將手舉起來;低的時候,小朋友蹲下。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開拉著的手,跳起來。
2、注意問題:
(1)盡量讓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給孩子提供互動的機會。為了防止孩子跑開,家長可以在后面輔助。
(2)教師在組織過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確反應的時候,家長不要急于輔助,要引導孩子模仿別人行為。
(4)待孩子們熟悉了以后,可以讓語言好一些的孩子說,帶領大家做游戲。
(5)小朋友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
1、游戲玩法:準備紙條若干,將紙條的三分之一塞進褲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當尾巴。兩人一組,一個兒童 扮演踩尾巴的人,另一個在場地上跑著躲避,不讓對方踩到自己的尾巴。
2、注意問題:
(1)孤獨癥兒童往往會無目的地亂跑,因此家長或教師要注意引導孩子關注對方。
(2)開始時,教師可以將孩子的角色固定下來,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換過來。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師可以安排家長和孩子一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在小朋友互動時,能力稍強的宜扮演“長尾巴的”,能力差異不要過于懸殊。
(3)為發展互動可以適當允許孩子之間的碰撞,家長不要太理會“誰吃虧、誰占便宜”的問題,等待兒童自己的反應。
(三)兩人三足
1、游戲玩法:兩個小朋友互相搭肩,將兩人互靠的一條腿用繩子綁在一起,兩人像是長著三條腿,然后再協同一致向前走。
2、注意問題:
(1)開始時,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組成一組。孩子熟悉以后,再將兩個小朋友組成一組。
(2)教師在分組時,要考慮一個能力強的和弱的搭配結合。
(3)走的快慢不是目的,關鍵是協調一致,既要彼此相互關注,因此慎用比賽的形式。
二、語言訓練游戲
語言游戲即整個游戲過程以訓練語言能力為主線,強調語言的理解或語言的表達。
(一)我們邀請一個人
1、游戲玩法:將小朋友分成甲、乙兩組,面對面站好。每組的小朋友于拉于,甲組的說:“我們邀請一個人呀~”邊說邊向前走,乙組的小朋友向后退。乙組的說:“你們邀請什么人呀,”邊說邊向前走,甲組的小朋友向后退。甲組說: “我們邀請某某呀~”(叫一個人小朋友的名字或說出小朋友的特征),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加入到甲組。甲組、乙組可以輪換著玩。
2、注意問題:
(1)家長輔助孩子認真聽。
(2)在乙組問到“你們邀請什么人呀,”之后,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聽是哪個小朋友被叫到名字。
(3)當教師說出某個孩子的特征時,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聽,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特征尋找。
(二)大皮球
1、游戲玩法:在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教師帶領孩子,邊走邊說兒歌: “走走走,跟著老師走。走走走,跟著朋友走。走走走,走成一個大皮球。”說完后,面向圓心站好。老師在中間做拍球人,邊拍邊說: “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輕,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在說“跳一跳”、“跳得低” “跳得高”、 跳跳跳”四句時,孩子雙腳原地向上跳起。
2、注意問題:
(1)教師在游戲開始前先用皮球示范并講解,讓小朋友們看。拍皮球,皮球會怎么樣;輕輕拍,皮球會怎樣;用力拍,皮球會怎樣,使小朋友們懂得皮球與“拍”的關系。
(2)游戲開始時,教師要做示范。在示范前教師最好要先提問,讓小朋友 回憶一下剛才看到的皮球的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用皮球示范多次。
(3)強調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必要時先讓孩子拍拍球。
(三)接龍游戲
1、游戲玩法:教師與幼兒拉成圓圈,坐在地板上,教師先做講解“每人說出自己愛吃什么和不愛吃什么”,并與家長示范,老師開始“我愛吃蘋果”,小朋友接著說“我愛吃葡萄” ,老師說“我不愛吃辣椒”,小朋友接著說出一種自己不愛吃的東西,要求不能重復別人的答案,亦可變換其他內容的“接龍”。
2、注意的問題:
(1)本游戲適合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
(2)在游戲過程中盡量引導孩子自己想,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可以用圖片提示。
(3)待孩子熟悉玩法后,老師可以變換說法,脫離講解與示范 如:“我喜歡蕩秋千”,在不示范的情況下,看孩子是否能接著說出自己喜歡的一種活動。必要時再做示范。
三、感知游戲
感知游戲即整個游戲過程以訓練感知能力為主線,強調利用感知覺參與的游戲活動。
(一)聽鼓聲走
1、游戲玩法:房中放一面小鼓,孩子圍著鼓站成圓圈。當教師擊鼓時,孩子圍著圓圈走。孩子行走的速度隨鼓點的快慢變化。鼓聲停,孩子就要停下來,也可以換成其他樂器玩這類游戲。主要體會聲音的強弱、節奏變化,這對視覺型學習的孩子尤為重要。
2、注意問題:
(1)強調孩子感知鼓點的節奏,調節自己的速度
(2)開始游戲時,教師要一邊擊鼓, 邊用語言提示快慢待孩子熟悉游戲后,教師要撤消語言提示。
(二)摸口袋
1、游戲玩法:教師事先在口袋里裝上各種玩具或日常用品,讓孩子根據要求,摸出相應的東西,如老師說“找出牙刷”,孩子就要從口袋里摸出牙刷。老師也可以說出物品的特征 ,如“找出圓形的東西”等。
2、注意問題:
(l)強調孩子通過觸覺找出相應的東西,因此準備的材料要確保持能讓孩子看到。
(2)要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藏貓貓
1、游戲玩法:一名游戲者藏在一個地方,要求孩子找人。如果找不到,可以喊孩子的名字,要求孩子根據發出聲音的方向去尋找,也 可以采用露出一部分,如成人的腿等提示孩子。
2、注意問題:
(l)尋找的范圍開始不宜太大,要依據孩子的能力而安排。
(2)強調孩子運用聽和看,家長不要急于輔助。
(3)待游戲熟悉后,可以要求孩子尋找其他熟悉的人。
(4)本游戲有多種功能,可用來訓練交往中的共同關注。
以上只是就不同種類的游戲進行了簡短的舉例分析,通常情況下,適宜一般幼兒玩的游戲我們都可以讓孤獨癥小朋友嘗試,特別是語音優美、簡練,配樂輕松、愉快,結構單一,競爭性不強的游戲更適合。賦予這些現成游戲什么樣的訓練功能,在什么時候賦予這種功能,什么時候就是純放松性地玩,這些是我們應該認真考慮和研究的問題,不同情緒狀態的兒童應選取不同的游戲。
文章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