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亂象1:“先禮后兵”,木門暗藏殺機
簽單過程中,行業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為牟板材環保,聽來讓人無比放心。取利雙倍賠付、亂象超標退換,肆意似乎都天經地義。泛濫但當消費者提出把環保簽入合同時,木門卻回避話題,行業較多的為牟就是一句:“沒有公司會把這簽到合同里”,以行業潛規則為由搪塞消費者。取利
亂象2:板材“被E0”
木門板材生產過程,亂象甲醛釋放量不穩定。肆意某些廠商會從不同批次的泛濫送檢報告中,選擇一批質量較好的木門檢測報告公布,并偷換概念,以此混淆為所有板材甲醛釋放量的常態。似乎只要年初搞定一塊板材達到歐洲E0標準,一年中所用全部材料就理所當然地“被E0”。
亂象3:“沒異味就是好木門”
甲醛無色無味,沒有異味并不代表甲醛釋放量一定合格。
亂象4:臨陣處理,送檢無敵
有些廠商為應付檢查只求短期達標,對板材進行特殊處理。通過通風等物理手段和氨水浸泡等化學手段,可以使木門板材短期內甲醛釋放量很低。但甲醛釋放周期為8-15年,一段時間后,釋放量仍會回歸其正常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
亂象5:偷換概念,混淆視聽
在甲醛檢測方式上,有mg/L和mg/m³兩種完全不同的計數標準,其數值之間不具備可比性。前者是針對板材的甲醛釋放量,國家環保標準E1,甲醛釋放量為≤1.5mg/L;后者是針對整個空間的甲醛釋放量,當空間內甲醛含量為0.1 mg/m³,人就開始不適。很多消費者不清楚其中的專業比較,銷售人員就往往混淆視聽,選用兩種單位中較低的數字來博取客戶信任。
這些“行業潛規則”,是在長期木門家裝市場專業門檻高、信息高度不對稱、大小企業魚龍混雜的情況下形成的。時至今日,似乎哪家不如此操作,就對不起自己的利潤表、回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