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海寧客戶端記者 張會
2017年,三變如果用一個字形容長安,年變那非“變”字莫屬。美長
這一年,三變長安的年變改變無處不在,曾經雜亂無章的美長交通變得秩序井然,曾經滿街亂跑的三變電動三(四)輪車不見了,墻上的年變牛皮癬清理掉了,亂堆放亂搭建清除了,美長曾經臟亂不堪的三變街道、居民小區、年變背街小巷、美長農貿市場等地變得干凈整潔了……
環境變了,三變隨之,年變人也變了,美長業態也變了,居民生活發生了大變樣,而這一切,就發生在短短一年時間內。
“自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來,長安提前謀劃,早做準備,圍繞建設“融杭新橋梁、產業新高地、美麗新古鎮”的總體目標,綜合施策、全面整治,讓千年古鎮換上了嶄新容顏。”長安鎮相關負責人如此總結。
環境之變:鎮區處處是美景
“長安的變化真的太大了!”發出感嘆的,是市攝影家協會的攝影家王超英,最近,他再次來到長安,被眼前的變化所震撼,“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新景色涌現。”
長安鎮區不大,卻匯集了各個年代的建筑,如繁星點綴在鎮區的各個角落。百年名校海寧中學、國保單位——長安漢墓、清代書院仰山書院、世界文化遺產運河一壩三閘、清代的虹橋……這些歷史遺跡分布密集,保存完好,在海寧街鎮中屬少見。
長安鎮在編制《海寧市長安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中,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將全鎮整治風貌定位為“北產、中鎮、南城”,即北部為現代工業區,中部為運河文化集中展示區,南部為科教新城。整治的重點是打通各個節點,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展示運河古鎮的良好風貌。
建設文化古鎮,保留“運河底蘊”。2017年,完成了東街、西街歷史街區立面改造,通過對沿街屋面進行修復,還原了歷史街區的“老街”味道。目前東街改造已基本完成,西街已完成主體建設,已經具備開街條件。寺弄西街累計工作進度已達80%,正在進行附屬工程建設。慶寧街整修工程基本完工;中街立面改造工程全面啟動,已完成96個木結構立面改造。
打造一路一景,營造“近代風情”。鎮區三條主要道路青年路、修川路、胡長公路沿線立面整治工程共改造建筑77棟,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涉及戶數500余戶,計劃總投資約6200萬元。改造以運河文化、絲綢文化為出發點,打造集形象、文化、旅游一體的歷史街區,其中青年路為近代風格,修川路為現代中式風格,胡長公路為現代風格+現代中式風格。通過青年路、修川路、胡長公路立面、景觀、燈光的改造,使鎮區形象大幅提升,大大改善人居環境。
觀念之變:人人都是志愿者
環境變了,人們的觀念也隨之變了。
“開始的時候,小區里的垃圾堆清理了,但不久又變得臟兮兮的。部分村民還是會有亂占道、亂堆物、亂倒亂扔垃圾等壞習慣。我去勸說,他們會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現在,這種情況幾乎沒有了。”71歲的沈鳳鳴,是怡院社區的志愿者,她說,現在整體環境變漂亮了,大家也自覺維護起環境來,基本不用再勸了,隨著環境的不斷變美,居民們也逐漸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80多歲的吳大爺和妻子就住在中街,天天都要沿著運河走上一圈,以前,經常會看到有人亂扔垃圾,周邊居民也會將生活污水隨意倒入運河里,“最近,這種情況幾乎看不到了,環境也干凈整潔了。”吳大爺說。
這一年,長安將小城鎮綜合整治全面融入海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讓文明成為環境整治中一道“亮麗風景”。
通過持續深入開展環境整治、秩序改善、文明提升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創建專項行動,鎮區面貌煥然一新。同時常態化開展“環境整治清潔行動”、“文明出行勸導行動”和“彎腰一秒?拾起文明”等志愿服務;借助兩所大學的青年力量,承辦了“八鎮聯動”志愿者活動助力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50余次,參與5000余人次。
如今的長安,各類文明志愿服務蔚然成風,在大街小巷,每天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們維護環境、文明勸導,為長安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增添活力、貢獻力量。
業態之變:整治“低小散”騰出新空間
一座古鎮要有溫度,需要生態、生活、生產的協調發展,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長安不但注重環境“顏值”,更注重人與業態和諧融合的“氣質”。
2017年,長安“低小散”整治專項行動力度空前。其中鎮區緊緊圍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展開,以青年路和環鎮東路兩個區塊為突破點,共關停淘汰“低小散”企業56家,整治入園22家,合理轉移17家,就地改造24家,合計騰退廠房面積73814平方米,拆除7754平方米。
翔贏皮毛、泰利金屬、立力皮件、煤球廠等一批“低小散”企業(作坊)完成騰退拆除,青年路兩側豁然開朗,無論是生態環境,還是發展環境,都得以“刷新”。其中,長安鎖廠內小企業完成清退后,鎮(區)依托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的相關資源,把長安鎖廠打造為運河壹號大創園——一個集文創產業培育成長、大學生創業孵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眾創空間平臺。
“一方面,通過“低小散”的整治,為鎮區騰出了發展空間,加速了地方企業轉型升級;大學生創業園的引進,使得鎮區的發展有了更加充實的人才儲備,提升發展后勁。另一方面,我們把產業有機融合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傳承了長安的文化特色,彰顯了運河文化魅力,讓古鎮更有生命力、持續性,助推文化產業發展。”長安鎮(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