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資本市場”的中國走出A股,曾經令中國引以為傲。股市如今,期待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卻不得不面對尷尬:經濟增速仍領先全球的低迷同時,股市跌幅也“名列前茅”。中國走出
27日,股市A股市場再現大幅下挫。期待上證綜指收報2055.71點,低迷創下近三年半收盤新低,中國走出與3個多月前的股市年內高點相比則大幅下跌逾16%。
面對持續走低的期待股指,眾多中國股市投資者選擇“觀望”甚至“逃離”。低迷來自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的中國走出數據顯示,8月13日至19日的股市一周內,滬深兩市每100個有效賬戶中,期待參與交易的不足6個。與此同時,超過六成賬戶處于“空倉”狀態。
曾經極具吸引力的A股,緣何人氣降至“冰點”?此間投資機構分析認為,對于經濟增速下滑的憂慮是導致投資者信心渙散的主要原因。
今年二季度,中國GDP增速回落至8%以下。盡管增長減速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所必須經歷的“陣痛”,這一過程仍讓中國投資者感到焦慮甚至恐慌。
經濟增速回落直接體現在中國上市公司群體的業績表現中。此間知名證券研究機構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二季度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大致持平,但凈利潤、平均毛利率及凈資產收益率三項環比指標顯示,上市公司業績仍在惡化,其“風險釋放還未結束”。
除了不利的基本面之外,過度融資也被認為是導致A股持續低迷的重要因素。盡管在一系列制度的約束和引導下,今年上半年A股IPO(首次公開發行)募資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五成,但在資金面偏緊的背景下,其“失血”效應仍不容忽視。
在直接融資沖動的推動下,中國內地尚有數百家公司的上市申請正在等待證券監管機構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12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力推一系列改革,試圖從新股發行、退市、分紅等環節提高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但監管層的種種努力,也未能阻住股指下滑的腳步。
盡管頻頻遭遇“寒流”的襲擊,絕大多數的中國股市參與者顯然并未放棄堅守。
上投摩根健康品質基金經理董紅波表示,目前經濟下滑的趨勢或將在三季度得到改善,流動性的寬松、通脹的下降、政策的支持以及目前市場整體較低的估值水平,都有望對未來A股市場形成較強支撐。
國際投資者顯然也持有相似的預期。知名投行美銀美林近期發布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結果顯示,國際基金經理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達到一年多來的高點。與之相呼應,QFII(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資金也出現了回流的跡象。
與此同時,中國股市監管者對于增強其投資價值的努力也仍在繼續。上海證券交易所近日出臺相關舉措,期望借助外部的鼓勵和約束性政策,引導上市公司更多地以現金分紅方式回報投資者。
“如果能改變長期以來過度偏重融資功能的狀況,給投資者以合理的回報,中國股市有望吸引包括社保資金在內的更多長期資金入市,并推動市場走上價值投資的正軌。”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仇彥英說。
在數以億計的中國股民眼中,除了盼望宏觀經濟見底回升帶動股市走出低迷,通過制度完善重塑一個健康而更具活力的A股市場同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