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氣污染治理成績矚目 2060年PM2.5濃度值有望降至個位數
今天是中國治理矚目“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今年的大氣度值主題是“為空氣賽跑”。日前,污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主辦的成績“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主題活動在北京舉行。 聯合國官員指出,年PM濃空氣污染是有望當今時代最大的環境健康風險,空氣污染不分國界,降至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大氣層,個位確保人人享有健康的中國治理矚目空氣。曾經,大氣度值北京還是污染全球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城市,但現在,成績它已躋身全球最清潔的年PM濃首都城市之列。中國在大氣污染治理領域所付出的有望努力與取得的成效,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肯定。降至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 常啟德:中國已出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為生態環境改善筑牢了制度保障。不僅搭建起與社會各界、私營部門、國有企業的合作橋梁,更推動曾經存在污染問題的企業參與其中,所有參與方凝聚共識、同向發力,以“為兒童、成人及全體民眾營造更優環境”為共同目標協同行動。北京的實踐無疑是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成功典范,為全球同類城市提供了寶貴借鑒。 有關專家指出,十多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增長了69%,但PM2.5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氣數減少了92%。中國在保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中,仍然大幅改善了空氣質量,這一成績的取得,舉世矚目。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教授 賀克斌:我們用的改善時間是非常短的,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個研究機構專門對比了一下中美的情況,用的PM2.5濃度的降幅,在同樣一個降幅下,我們7年的降幅相當于美國歷史上30年,所以這是一個舉世矚目的成績。 2060年我國PM2.5濃度值有望降至個位數 在“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宣傳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還介紹,我國空氣質量不斷改善,已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據估算,到2060年,我國PM2.5的年平均濃度,有望從現在的每立方米二十幾微克降到個位數。 賀克斌指出,我國從2013年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淘汰落后產能、整治工業燃煤鍋爐、清潔替代民用散煤、“散亂污”整治以及淘汰黃標車等措施,使大氣污染防治實現了歷史性變革,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迅速下降,全國PM2.5的平均濃度已從2013年的72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4年的29.3微克/立方米。 未來靠末端治理的減排潛力雖然會變得越來越小,但“十五五”和“十六五”中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持續推進,電力、民用和交通等部門能源結構不斷轉型,二氧化碳減排潛力很大。到2060年,我國將基本完成低碳能源轉型,以煤、油為主的高碳能源結構將得到根本改變: 一次能源消費中非化石能源占比高達72%; 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達到70%以上; 工業部門終端煤炭消費比例低于15%,新能源車占比達到60%以上,民用部門能源全面清潔化。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又會帶動PM2.5和臭氧等大氣污染物進一步下降。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教授 賀克斌:我們做過一個這樣的估算,就是按照這樣一個進程走到2060年的話,“雙碳”會帶動我們的PM2.5的濃度,從現在全國平均二十幾微克/立方米能降到十微克/立方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