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齊民生短板 九都全力打造美麗庫區特色小鎮
泉州網訊(記者 郭劍平 通訊員 黃永定 文/圖)新峰村的補齊將軍嶺橋竣工了,美星村的民生下遼危橋重建好了,金圭村的短板都全路燈亮了,墩兜大橋、泉州區特和安大橋、力打麗庫樓仔橋等道路橋梁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造美鎮九都至向陽道路硬化接近尾聲,補齊學校操場開始鋪起了塑膠跑道……
近年來,民生地處南安市北部的短板都全九都鎮立足山美水庫庫區優勢,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泉州區特加大鎮村兩級基礎設施的力打麗庫投入建設,補齊民生短板,造美鎮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補齊努力打造成一個宜居、民生宜業、短板都全宜游的美麗庫區特色小鎮。
墩兜大橋建設中
向九公路硬化中
自籌資金貫通向九公路
9月27日,記者來到九都鎮新民村通往向陽鄉馬跡村的山路,只見山腰上,鏟土車、水泥攪拌機正在不停作業,工人們正抓緊時間鋪設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層。
“這是向陽通往九都的第二條道路,只要4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梅山,大約節省了20分鐘的路程。”據九都鎮新民村黨支部書記陳相其介紹,過去,從九都鎮新民村到向陽鄉馬跡村,得走上兩三個小時的山路?,F在向九公路全線貫通以后,馬跡村的村民經由九都到梅山只需要17公里,路途縮短了14公里。
據了解,向九公路全程8.7公里,包括道路路基建設、硬化、綠化、亮化、修建排水渠等總投資約1380萬元。去年7月,道路開始施工,至今已經投入600多萬元,近期就可完工通車。向九公路九都段需要征地40多畝,村民們紛紛給予支持,大家踴躍捐資,自籌250多萬元。
向九公路的貫通,大大方便了鄉鎮之間的交通往來,并將盤活九都、向陽的旅游資源,帶動兩地村民脫貧致富。陳相其指著山邊林海說,“我們新民村這邊的山地資源特別的好,以后就是把它跟向陽的相鄰地方開發成自由采摘休閑農莊這一類的鄉村旅游,促進我們村集體的收入。”
補短板,惠民生,九都在行動。九都鎮黨委書記李河山表示,向九公路的貫通激活了全鎮交通網絡一盤棋,各村進行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實現村村通、戶戶通,九都將會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宜居。
六座大橋破解歷史難題
在九都,不只是向九公路,其他道路、橋梁也在緊張施工中。
新民村的石龜橋在去年的臺風“莫蘭蒂”中受損,成為危橋。舊橋才3米寬,目前計劃進行重建,拓寬至10米,總投資110多萬元,10月將開始動工。“如果大橋完工,今后新民村去向陽只需要幾分鐘的路程。”陳相其說。
在和安村,全長208米、總投資1000多萬元的和安大橋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中,它的建成將結束相鄰五村6000多名往來群眾長期穿越鐵索橋的歷史。
在墩兜村,全長408米、總投資2300萬元的墩兜大橋也在抓緊建設中。這座大橋的建成,將結束該村移民群眾出入多靠渡船、擺渡,或者繞行12.6公里外出的歷史。
據了解,目前九都已經完成6座大橋的建設,總投入7000萬元,這些大橋的建成極大地改善群眾出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完善了當地交通網絡。此外,九都境內污水管道鋪設改造已完成11公里,投入600多萬元,村村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并委托第三方托管運行,基本實現三格式化糞池處理。
鄉村辦學環境面貌一新
創建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九都中學,以前的學校操場是土操場,一到下雨天,操場一片泥濘,學生和教職工無法鍛煉。
為了恢復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九都鎮規劃將九都中學操場改造為200米標準的塑膠田徑場。工程已于今年7月份利用暑期進行施工,目前土地平整和硬化已經完成,9月底塑膠跑道的鋪設也將全部完成。
九都中學辦學環境的改善只是該鎮全面加強教育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的一部分。九都鎮以教育工程提升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還將完成對九都中心小學操場塑膠化、九都中心幼兒園的綜合大樓的改造,新建九都第一小學多功能運動場。
“通過這幾方面的努力,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我們的基礎教育短板基本上就補起來了。”九都鎮黨委書記李河山表示,這樣一來,學生們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成長過程,都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九都民生項目的逐一落地,讓當地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一座生態宜居的美麗庫區特色小鎮正在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