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采訪獲悉,膠南膠南市市民文化館已開工建設,市市規劃建筑圖書館、民文博物館、化館檔案館、開建刻圖展覽館及會展中心,外衣建設以后市民無需跑遠路可一次性體驗“五館合一”的選瑯便捷。據了解 ,琊石該文化館外墻采用的膠南是瑯琊石刻設計,在外型上又好似一只展翅飛翔的市市海燕,設計將海洋文化與膠南傳統歷史文化融合到一起。民文
“文化館是化館城市文化的指示牌,可以說是開建刻圖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但很多城市一般都是外衣將圖書館、博物館等場館分開獨立建設,選瑯兩個文化場館之間可能離得很遠,市民一次只能逛一個館。”膠南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而這次膠南市市民文化場館采用的是“五館合一 ”的設計,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以及會展中心都在一個地方 ,市民不用跑遠路,就可以一次性將所有場館逛個夠 ,“將五個館建在一起不僅可以給市民提供便利 ,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博物館將膠南上下幾千年的文化串聯到一起,展覽館則可展示膠南未來幾年的規劃,這些市民都可一目了然”。
“這次文化館的設計采用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里的‘高臺開斗’的設計方式,也就是將三個建筑體用一個6米高的平臺連在一起 ,寓意較好,故宮也是采用這種設計方式。”負責設計文化館的建筑師殷進勇告訴記者,文化館一共6層,地下兩層,地上四層,整個文化館的高度一共有24米。據悉,膠南市文化館項目位于深圳路以南、溫州路以東、海王路以北、濱海公路以西,總投資3.75億元,占地75畝,規劃建筑面積為11.7萬平方米。
據了解,該文化館外墻采用玻璃和石材兩種材料,建筑立面采用厚實的大理石石墻如紐帶狀連接。“文化館石墻上的文字來源于瑯琊石刻,這些字是秦國丞相李斯小篆手書鎸刻,這樣的設計可以很好地將膠南的歷史文化融入到建筑物中。”殷進勇說,建筑物的頂部則是橢圓造型,平面呈水滴狀分布,在外型上又好似一只展翅飛翔的海燕 。“文化館的位置正好在海邊,面對城市陽臺,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將海洋文化和膠南的歷史文化融合到一起。”
鏈接
瑯琊石刻現珍存北京歷史博物館
瑯琊石刻,又名秦碑,以秦國左丞相李斯小篆手書鎸刻而成。據歷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東廵 ,南登瑯琊,大樂之,留三月。乃徒黔首三萬戶瑯琊下,復十二歲。作瑯琊臺(今臺),立石刻,頌秦得,明得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東行郡縣,刻詔書并大臣從者名于秦始皇帝所立石刻后。后來始皇石刻遺失,秦二世詔書尚存,全文共七十八字。近些年來,膠南市已將瑯琊臺開發成了旅游風景區,也是當地的標志性旅游風景區。
瑯琊石刻對于研究文字的演變、秦始皇的歷史作用,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實物價值。現已經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珍存于北京歷史博物館。
(責任編輯: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