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2日公布的前兩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910億元,月中同比名義增長10.2%,國消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費同業內預計,比增在深挖國內需求潛力下,長新新興業態的興業消費將有更大拓展空間。
從歷史數據看,態空2016年1月至2月消費同比增速較2015年12月的前兩11.1%降低0.9個百分點,較2015年1月至2月的月中同比增長10.7%減少0.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高級統計師藺濤解讀稱:“增速回落主要是國消受汽車、家電類等商品增速回落的費同影響。”
數據顯示,比增在商品零售中,長新1月至2月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21669億元,興業同比增長7.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汽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同比分別增長5.4%和7.9%,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5.4和4.5個百分點。據測算,此兩類商品增速回落拉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約0.7個百分點。
相應的,部分消費升級類、文化消費類商品銷售情況較好。1月至2月限額以上單位體育與娛樂用品類同比增長16.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9個百分點;通訊器材類增速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20%以上的較快增長;書報雜志類增長7.5%,加快6.5個百分點。
對于未來消費走勢,業內認為,中國消費率低、儲蓄率高的現狀意味著家庭消費潛力巨大,相較傳統消費領域,更關注由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等引領的新興消費的表現。
德勤中國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主管合伙人龍永雄表示:“中國市場在數字化領域愈發成熟,數字化技術影響著59%的互聯網用戶店內購物。如果在購物前或購物過程中使用社交媒體,中國顧客做出購買決定的幾率會上升20%。”
華泰證券研究顯示,代際遷移將是驅動消費的另一股主要力量,“80后”“90后”的消費意愿和購買力都強于上一代。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陳莉表示,近幾年電商平臺、各路資本逐步發力消費金融市場,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鼓勵消費金融能夠有效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從而服務實體經濟,為國內消費市場以及金融創新帶來諸多成效。
國泰君安的研究分析指出,經濟轉型時期,“擴內需,提消費”有條件成為新經濟的重要引擎,預計消費金融有望長周期向上。中國發展消費金融無論從金融產品創新還是擴大內需角度均有積極意義。
另外,針對中國游客2015年在境外消費金額約1.2萬億元的數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預算,如果能回流一半,將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個百分點。事實上,為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近日國務院已批準在中國增設19家口岸進境免稅店,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并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