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厝墻上的臺灣觀音石像、被泥石掩住大半的大叔石敢當(dāng)、滄桑破敗的騎Y泉州丁煒府邸、井亭巷神秘的游古定心塔……站在古榕巷的紅磚厝旁,臺灣大叔謝坤峰對泉州的城感老巷弄如數(shù)家珍。在泉州生活了七個月,慨晚謝坤峰用一部YouBike走遍了古城,臺灣將騎行點滴記錄在朋友圈里,大叔把它當(dāng)做日常分享。騎Y泉州
在YouBike的游古陪伴下,謝坤峰游古城
今年45歲的城感謝坤峰出生臺南現(xiàn)住高雄,大學(xué)修讀建筑,慨晚還曾幫導(dǎo)師一起修繕古跡。臺灣今年五六月,大叔他被公司從臺北調(diào)到泉州。騎Y泉州來泉州前,他只在網(wǎng)絡(luò)上查過幾次資料,翻過幾張紅磚古厝的圖。第一次看到閩南獨有的建筑,他便心生向往。很快,他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見到了和臺北一樣的YouBike,倍感親切。
“剛來的時候,人生地不熟,我只有這部熟悉的YouBike”,延續(xù)在臺灣的習(xí)慣,謝坤峰與YouBike結(jié)伴,得閑就逛古城。參考資料、研究地圖,古城巷弄的一磚一瓦,他都期待著能親眼看一看,挖掘一些古老、有意思的東西。幾個月下來,他和YouBike幾乎將古城里的老巷弄“走透透”,在心里繪了張“活地圖”。
28日晚,冬天的泉州細(xì)雨綿綿,謝坤峰帶著閩南網(wǎng)記者體驗騎YouBike走街串巷。隊伍最前方,頭戴布帽、背雙肩包的謝坤峰在蜿蜒曲折的街巷里輕車熟路,沿途騎過新府口、玉犀巷、溝尾下、承天巷、后城 、府文廟、 許厝埕、古榕巷、井亭巷、西街、裴巷、新街。哪條巷子的古厝最美、哪面古墻最有特色,哪個隱蔽角落藏著石敢當(dāng),哪里最適合喝茶發(fā)呆……他全部都信手拈來,熟知老巷弄的前世今生。
謝坤峰說,隨著環(huán)境變遷,一些歷史被藏在老巷弄角落,需要挖掘。古城里的一些老巷子,自己都數(shù)不清騎行過多少回,但常常還有新收獲。有次,他騎著YouBike在青龍巷優(yōu)哉游哉,在一堆廢棄的建筑材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八角形石磚。年久失修加上保護(hù)不善,這塊磚頭沾滿水泥和土,壓花也面目全非。如獲珍寶的他小心翼翼把它撿了回家,花了一個多小時清理干凈,把它珍藏了起來。
通過YouBike,“外來人”謝坤峰也在體驗泉州人的生活,騎車到府文廟聽一曲南音,到后城吃一碗面線糊,到金魚巷吃一碗豆花,到裴巷找找石敢當(dāng)。興致更高時,他還會騎車到蟳埔看阿嬤打牌,去亭店楊阿苗故居看磚雕和石雕,去晉江逛草庵。這些騎行點滴,他都記錄在微信上,最多一天能發(fā)十余條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