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成后這里會有什么變化?
一起先睹為快~
民國風情街初顯風貌
休閑娛樂再添好去處
這幾天,走在馬橋街道教育路南側、再添馬橋路西側,個休市民總能被眼前一片極具特色的閑娛新中式風格建筑所吸引。

這里便是馬橋街道傾力打造的民國風情街項目,項目共有房屋13幢。去處整體建筑布局秉承“傍水依橋,候交人文鋪陳”原則,城南從場地自身地域特質出發,再添以開放式布局,個休打造城市共享街區空間。閑娛

“項目有兩期,一期共12幢是去處2021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的,現在外立面、候交門窗等已經基本完工。城南”馬橋街道城市建設辦主任錢曉鋒介紹,“二期有一幢五層高的樓,是2022年2月開工建設的,目前已經結頂,等做完道路等基礎設施,預計和一期將同時在2023年一季度進行交付?!?/p>
據了解,與傳統建筑相比,新中式風格的建筑建造細節更多更復雜,因此工程推進相對慢一些。慢工出細活,就比如馬頭墻要做出凹凸造型,為了保質保量做好建設,凡是需要做造型的地方都安排了專人負責。不僅房屋主體設計精巧,小到項目內部的庭院燈、指示牌等景觀設計也極具新中式風格。

民國風情街項目工程毗鄰桐木港,南有談遷文化公園、馬橋圖書館,是馬橋桐木港景觀中的重要節點,項目極具復古氣息,建成后將為市民增添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為了進一步提升集鎮風貌,日前,馬橋街道正式啟動了桐木港景觀提升項目建設。
該項目從勝利路到教育路,對桐木港兩側綠道進行改造提升,預計投入800萬元,新建一座拱橋、一座折橋、一座平橋,把馬橋中心小學、士柏公園、民國風情街、圖書館等節點串聯起來。改造提升后,將為居民休閑散步提供另一個好去處。

這些年,馬橋街道致力于打造高品質城南新城鎮,對馬橋老集鎮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提升。
現在,沿著馬橋路一路前行,民國風撲面而來,道路兩旁是穩重不失活潑的暖灰色建筑,馬橋中心小學、海寧二院、市圖書館馬橋分館、馬橋街道文體活動中心等文教、娛樂、醫療資源星羅棋布,為百姓提供了溫暖且便利的生活。
接下來,馬橋街道將以創建馬橋新城風貌樣板區(東到麻涇港、南到談遷公園、西到長平路、北到紅旗路)為契機,進一步提升城鄉品質。

推進未來社區建設
城鄉品質再提升
“現在生活在馬橋可幸福了,不遠處有小鎮廣場,家門口有幼兒園,再走幾步就是談遷公園,走走逛逛太舒心了!”家住新豐社區的俞大伯的這番話,道出了許多馬橋居民的心聲。

就在不久前,俞大伯一家從馬橋村搬遷到了現在的新豐景苑,原來的老房子如今變成了歐式洋樓,每天晚飯后去集鎮逛一逛,也成了他新養成的“時髦習慣”。
俞大伯所搬遷的新豐社區建于2021年,位于馬橋路的東側,是由馬橋村、民勝村、新塘村、利眾村4個村搬遷安置組成的新社區,規劃居民1000戶,目前入住居民500多戶。整個小區的建筑立面風格偏歐式,布局清晰規整,配套設施較為完善,被列入了浙江第五批未來社區創建名單。

“在創建中,我們將聚焦居民各種生活需求,通過各種服務功能的植入、數字化的設計,為社區幼小、青年、老年等人群展現社區的魅力,構建高品質的未來社區典范。”馬橋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城鎮更新,就如同有機生命體的新陳代謝過程。在城鎮不斷發展的同時,如何破解道路擁堵問題,以城區的標準建設道路成為馬橋提升城鄉品質的關鍵。

為優化鎮區道路建設,今年2月,馬橋街道啟動了勝利路新建項目,總投資1億元,新建道路長約1.7公里,雙向4車道,寬為40米,目前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年底交付通車。
同時,今年上半年,馬橋街道投入400多萬元,對紅旗路馬橋路口、豐收路文苑路口進行了改造提升,有效緩解了上下班高峰擁堵問題;又投入500多萬元,對豐收路北段進行改造提升。
改造后的豐收路,優化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設置,新增電動車充電設施及視頻監控系統,同時也實現了污水零直排改造。

鱗次櫛比的高樓
描摹著“未來社區”新風貌
四通八達的交通
勾勒出區位新優勢
……
一幅現代化的城南新區畫卷
正徐徐展開
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