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南方南方電網公司研發的電網電碳電碳算協同運營系統對外發布,將為算力資源的發布經濟、綠色流動提供智能導航,算協有力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同運統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加速發展與深度應用,營系算力需求規模也隨之持續擴大,南方預計到2030年,電網電碳我國算力能耗將占全社會用電量的發布4%-9.4%。“算力與電碳的算協協同運營是破局的關鍵。”南網數字集團電碳算團隊負責人介紹,同運統南方電網公司通過確定性網絡技術接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營系在此基礎上,南方研發電碳算協同運營系統,電網電碳為用戶提供“算力淘寶”式服務:用戶只需上傳算力任務需求,發布系統將自動基于當前的電價、綠電情況,匹配符合價格預期、低碳標準以及性能要求的最佳智算路徑。這對于實現電能量流、算數據流和碳價值流的高效協同,推動算力調度在安全、經濟、綠色維度的綜合優化意義重大。
過去,由于算力任務類型多樣且缺乏統一標準,算力與電力的換算難以量化,影響了二者的協同調度。電碳算協同運營系統提出了算力計量的創新解決方案,通過嵌入“算力—電力映射模型”,精準計算算力任務所需的電力消耗。以此為支撐,電碳算協同運營系統可通過與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交互,根據獲取的電價信號動態優化算力調度策略,實現算力成本與電力市場的實時聯動,預計每年可降低算力運營成本超10%。
在近日開展的粵黔蘇三地跨域調度測試驗證中,電碳算協同運營系統提前測算算力任務對應的電力負荷,實時對比南方區域電價,將廣州等東部企業的算力任務轉至電價更低的西部地區運行,極大提升了算力運營的經濟性。
不僅是“經濟賬”,電碳算協同運營系統還為算力的綠色低碳流動提供了關鍵支持。系統依托“電碳協同監測體系”,可實時追蹤每項算力任務背后每一度電的碳排放信息,生成清晰可溯的“碳足跡畫像”,精準引導算力任務向新能源密集區域轉移。團隊負責人舉例,當貴州區域光伏、風電發電量激增時,系統監測到當地綠電超發信號,便會即刻生成跨域調度策略,引導廣州、蘇州等地算力任務轉移至西部綠電富集區運行。“只需幾分鐘便可完成算力任務的遷移。這既大幅提升了綠電消納比例,助力數據中心綠色化建設,更滿足了企業低碳合規的發展需求,實現了多方‘共贏’。”
接下來,南方電網公司將進一步立足電力數據優勢,攜手紫金山實驗室、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華為公司等產學研生態伙伴,不斷加大電碳算協同產品研發力度,著力推動“電碳算協同”模式在更大范圍推廣應用,有效支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