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部門預測,寒潮近期先后有三次冷空氣南下,頻頻尤其是南下12月16日前后的寒潮,不論是動力強度還是影響時長都比較“空前”。據了解,煤市這次寒潮影響的場何重點,將是去何東部沿海地區,包括京津冀、寒潮遼寧、頻頻山東、南下江浙滬、動力福建、煤市臺灣以及廣東廣西和海南。場何因為有前期多股冷空氣打底,去何這次寒潮的寒潮降溫幅度雖不如11月底寒潮,但寒冷時間很長低溫極強,東部沿海地區將出現堪比大寒節氣的寒冷。屆時,上一次寒潮鞭長莫及的昆明、海口等城市,氣溫也將紛紛創下今年下半年來新低。降溫過后,最低氣溫0℃線或將南壓至華南北部,江南、華南等地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低4至6℃,南方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甚至有可能打破12月中旬同期的歷史極值。整體來看,未來10天,除青藏高原氣溫偏高2℃左右外,我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持續明顯偏低,其中新疆、內蒙古、江南東部、華南等地偏低2~4℃,局地偏低5℃以上。未來11-14天,氣溫逐步回升,但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仍偏低1-2℃,江南東部和華南地區氣溫仍偏低3℃以上。上述情況對于今年以來“靠天吃飯”較為明顯的動力煤市場來說,無疑是直接利好的。必將帶動電廠日耗的增加,去庫后,電廠采購也將釋放。隨著疫情防控的放松,全國各地復產復工進程的加快,工業用電存在提振的預期,利好用電量的增長。在水電處于季節性淡季的情況下,火電托底作用凸顯,電煤需求或將增加。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動力煤價格將進入上升通道呢?顯然不是絕對的,因為對價格走勢產生影響的除了需求還有供應端。雖然接近年末,國務院及蒙、晉地區紛紛部署煤礦安監工作,后期主產地煤礦安監力度及范圍或將持續增大,加之部分煤礦已完成全年生產計劃,后期將低負荷運轉或平穩生產,預計短期內主產地煤礦開工情況難以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但在全國煤炭產能集中度較高,大型煤企產量占比提升的情況下,疊加政策端增產保供的持續,以及新一年長協簽訂工作的開展和監管,預計全國原煤產量將繼續高位運行。而且,隨著產地疫情防控措施的進一步落實,煤礦生產、銷售將逐步解除,煤炭供應將持續恢復。同時,下游電廠長協煤供應充足,進口煤價格優勢明顯,預計后期補庫壓力有限,短期內采購意愿將繼續偏低;非電企業則由于當前開工率偏低及后期用煤需求偏弱,年前采購積極性或難有明顯提升。綜上,預計短期內港口市場煤價上行壓力較大。不過在寒潮影響下,北方地區民用煤需求將增加,前期迫于高企的價格而推后的采購需求或將明顯釋放,產地煤價格支撐仍然存在。中長期來看,則需要進一步觀察寒潮及經濟恢復帶動電廠去庫的實際效果,畢竟二者的預測難度都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