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學生自主擬定的家長寒假計劃,學科內(nèi)容少了,心聲體育鍛煉多了。讓孩/受訪者供圖
“通常來講,安排在放假前一個月,自己我就會把孩子的家長培訓班定下來,這樣才好排假期的心聲行程表。校外培訓加各種游學活動,讓孩一個寒假開銷兩三萬挺正常。安排”張秋瑞的自己兒子正在讀初二,放寒假第一天,家長他上的心聲私教老師就被人舉報了,補課計劃就此夭折。讓孩
找不到培訓班這件事,安排讓張秋瑞整整焦慮了一天,自己生怕孩子開學跟不上同學的進度。“結(jié)果我發(fā)動身邊所有的門路,也找不到一家敢開課的培訓機構(gòu),心態(tài)反而‘佛系’了不少。”張秋瑞坦言,她也不知道這有沒有用處,但身邊的人都在補課,自家孩子也不能落下。“到時候成績差了怪我圖省錢不給他報班,我找誰說理去?”
如今,“斷了念想”的張秋瑞將學習的自主權(quán)交回孩子手中,讓他自己列一份寒假時間表。“那張表格我看過了,除了課堂內(nèi)容的查漏補缺,他還規(guī)劃了每天兩小時的體育鍛煉,或是早晨游泳,或是下午打籃球。在周末的時間表里,孩子寫的是爬山,還特意畫了個圈,備注爬山是親子活動。”張秋瑞欣慰地說,早知道兒子那么有主見,就不給他報班了。
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表示,往年一到假期,許多家長將孩子送進培訓班便“萬事大吉”──學習有人管了,孩子有人看了。“這顯然是一種偷懶的做法,不僅卸下了家庭教育應擔的責任,也剝奪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在日積月累的被安排、被規(guī)劃中,孩子會逐漸喪失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