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訊2月24日晚(正月十五元宵夜),今晚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舉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燒火龍”民俗表演活動,空巷在該鎮火龍廣場燒了“五大五小”10條火龍,龍狂辣滾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數萬群眾以及各大媒體記者、歡熱攝影愛好者前來觀看。今晚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空巷萬人空巷。龍狂辣滾大家歡聚一堂,歡熱盡情享受節日的今晚快樂和豐順特色民俗文化盛宴。
據《豐順縣志》記載,空巷早在乾隆六年(1741),龍狂辣滾埔寨鎮就有火龍表演的歡熱習俗。當地村民在元宵之夜舉行火龍表演活動,今晚祈求新的空巷一年風調雨順,百業興旺,龍狂辣滾歲歲平安。
下午三時許,記者在埔寨鎮看到,街道早已擠滿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火龍廣場已經布置完畢,燒火龍、燃放煙花的各項工作也已經準備就緒。“一直都很想來看‘燒火龍’,剛好今年元宵撞上了周末,所以我們早早就出發過來觀看演出。”來自潮汕的游客陳杰表示,他們一家三口很早就過來“占位置”,準備一睹這場盛況空前的民俗表演。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該鎮火龍廣場上早已經人山人海,期盼著“燒火龍”精彩上演。晚上6時許,參加表演的村民把“火龍”連接好,由鑼鼓隊帶隊、火纜隊護送,前往龍身崠火龍廣場準備表演。晚上6點30,活動正式開始。火纜隊、喜炮隊、鑼鼓隊引出“火龍”,先繞場三周,向觀眾致禮,是為“金龍出洞”。
隨后,“火龍”被德高望重的長者點燃,幾十名赤膊壯漢手擎“火龍”,在繡球的逗引下繞場舞動,“鰲魚”“金鯉”“龍蝦”等爭當先鋒,在前開路。擎“火龍”的村民赤膊上陣,配合協調,任由火花灑在他們的身上。火花濺到皮膚上起皰,寓意著錢財和好運。
“這是我第二次觀看‘燒火龍’,還是覺得特別震撼。”來自梅城的游客劉佳開心地告訴記者,今年燒的火龍特別多,非常熱鬧,看的很過癮,大飽眼福。
“我是專門從深圳過來的,特意來體驗燒火龍表演。”攝影愛好者方片告訴記者,他對象是本地人,一路過來感覺很震撼,龍年燒火龍很有意義。同時,也希望大家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今年埔寨共燒10條火龍,分別是鳳書樓柑園二房、中心村、鳳書樓五房、鳳書樓柑園和平堂、鳳書樓樹德堂各2條。 每一條火龍大概燒10分鐘,燒完一條另一條緊跟著出來,整個表演持續3個多小時。“火龍”所到之處,龍噴煙火,魚吐飛星,火花四濺,蔚為壯觀,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曼妙景象讓人嘆為觀止,讓很多來現場觀賞的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據了解,“燒火龍”是具有濃郁客家民間風情的傳統文藝活動,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每年元宵節前夕,埔寨鎮各村村民便會出錢、出力制作火龍,并于元宵之夜在埔寨的龍身(地名)舉行火龍表演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祥和吉利,歲歲平安。
戳下圖觀看更多精彩瞬間↓
文/梅州日報記者:王銳
圖/梅州日報記者:高訊 吳騰江
視頻:吳錳 管燊
編輯:李俊煌
審核:練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