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截至家企界新格力高調宣布要跨界新能源汽車,格力早就跨了界的已有業跨樂視則自信滿滿開始放大招,新能源汽車市場被這些外來者攪動的汽車熱鬧極了。繁花背后,領域新能源汽車領域到底涌進來多少這樣的截至家企界新攪局者呢?經統計,目前進入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以及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制造領域的格力全新外來企業,橫跨多個領域,已有業跨數目已達26家之多。汽車今天,領域小編就為您梳理這些企業的截至家企界新簡要信息,僅供參考。格力(注:小編所統計的已有業跨主要是整車制造及關鍵零部件領域)
先是樂視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再是汽車萬向為代表的零部件企業,后來又來了西部資源這樣的領域八竿子打不著的跨界企業,他們一面掀起收購中小汽車制造企業的風潮,一面挖掘傳統車企人才,一面鼓吹顛覆聲音,新能源汽車產業或者說汽車產業正被這些外來者攪動得好不熱鬧。慢慢的,樂視造車漸漸有了眉目,西部資源也已進入了汽車產銷統計企業陣容,如今,格力的董小姐也強勢殺入,湊熱鬧還是攪局?從聲音到行動,從無名到矚目,我們再也無法忽視這股外來力量。
經統計,目前進入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以及零部件制造的全新外來企業,橫跨多個領域,數目已達26家之多。今天,我們就為您梳理這些企業的簡要信息,僅供參考。
這個團隊發布的報告展望,智能網聯汽車到2020年將初步實現商業化,行業未來將迎來5-10年的投資機會。從各大車企與互聯網巨頭公布的計劃看,2020年將成為無人駕駛車輛商業化元年,并從此進入爆發式增長。
調研公司美國IHS預測,202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23萬輛,2035年將達到1180萬輛,屆時無人駕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40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上的份額將達到24%、北美市場為29%、西歐為20%。
銀河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陶亦然對記者表示,目前,這一產業在國內仍處于萌芽階段,部分細分市場甚至尚處空白。智能網聯汽車所涉及的三個核心領域——ADAS系統(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傳感器和地圖導航(網聯部分)將直接受益,巨大市場空間將釋放。
據介紹,比如ADAS系統目前在國內的滲透率只有2%至3%,預計未來5年這一數字可望提高至10%。在傳感器方面,目前規模約為200億元的傳感器市場,受益于智能輔助正在從高端車向低端車下沉,未來幾年汽車傳感器行業可望實現6%至8%的快速增長。目前傳感器技術主要被國外壟斷,這對國內產業意味著市場空間巨大。在地圖導航領域,在圖商的構成中目前形成四維圖新和高德的雙寡頭格局。而在導航方面,北斗系統已由軍用發展至民用,可望逐漸替代GPS使用的美國衛星導航系統,因而直接受益。
事實上,在“互聯網 ”的感召下,國內車企、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紛紛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比如,以長安、一汽、吉利等為代表的本土車企已在幾年前著手研發相關技術,2015年很多款國產量產車已搭載了駕駛輔助系統。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在布局作為智能網聯汽車先決條件的高精度地圖行業,百度還投身無人駕駛,阿里則聯合上汽合作生產智能汽車。
標簽:新能源 跨界 汽車領域 截至 企業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