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萌/文
11月29日,布蘇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粵優區)等榜單發布。勢明榜單由稷夏智庫受權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指標體系編制而成。年全
其中,國百在對地區生產總值在350億元以上的強主區榜新城區和700億元以上的主城區綜合競爭力指數測算的基礎上,分別形成了全國百強主城區和全國百強新城區榜單。城區
研究發現,新城顯快訊2021年,布蘇全國百強主城區和新城區GDP總額分別達到214152億元和129124億元,粵優占全國GDP比重分別為18.7%和11.3%,均高于全國百強縣(市)的9.9%。盡管全國百強主城區一般預算收入總額占全國比重達到6.78%,高于百強新城區的4.9%和百強縣(市)的4.0%,但在組織財政收入能力上卻略呈劣勢,一般預算收入占GDP比重只有6.4%,低于百強新城區的7.7%和百強縣(市)7.2%。
不過,無論是全國百強主城區還是新城區,中學生占常住人口比重都低于百強縣(市)。這一現象的出現,盡管部分由于城區對年輕人口在教育和求職方面的吸引力增大了常住人口基數,但更多地還是反映了城區在吸納外來人口子女就學方面的門檻較高或能力不足。
此外,全國百強主城區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高達9.73,遠高于百強縣(市)的5.35,同時百強新城區只有4.78,甚至低于百強縣(市),主城區和新城區在醫療條件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未來主城區和新城區之間合理分工和協調發展仍需予以高度關注。
具體排名上,2022年全國百強主城區分布21省份,江蘇、浙江和廣東主城區競爭力最強。江蘇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主城區數量最多,達到16席,浙江和廣東百強主城區分別占10席和9席,上海百強主城區數目也高達8席,而北京只占4席,且全部都位列前10。相對上海,北京主城區發展略顯不均衡。其他百強主城區的區域分布是,山東和四川均占7席,湖南占6席,遼寧占5席,北京、陜西和重慶各占4席,湖北、安徽、天津和云南各占3席,福建和陜西各占2席,廣西、河南、內蒙古和新疆各占1席。
2022年全國百強主城區前10位中,排在第1位的是上海浦東新區,第2位是北京海淀區,第3位是深圳南山區;其他依次是北京西城區、天津濱海新區、北京朝陽區、深圳福田區、上海黃浦區、廣州天河區和北京東城區。除了天津濱海新區,前10強其他主城區都屬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2022年全國百強新城區分布17省份,江蘇和廣東新城區發展優勢明顯,西部地區新城區發展略顯滯后。江蘇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新城區數量最多,達到19席,廣東次之,達到17席,其次是重慶,占13席,上海、浙江和四川數目相同,都占7席。山東和湖北各占6席,北京、福建、河北分別占5席、4席和3席,天津、安徽、湖南、江西、陜西和遼寧各占1席。
2022年全國百強新城區前10位中,排在第1位的是佛山順德區,第2位是深圳龍崗區,第3位是南京江寧區,其他依次是杭州余杭區、常州武進區、深圳寶安區、佛山南海區、上海閔行區、上海嘉定區和蘇州吳江區。
《華夏時報》受權發布2022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主城區排名:
以及2022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新城區排名:
編輯:徐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