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動車組已經成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一張亮麗的以我為主名片,中國中車將不斷創新完善,王勇讓高速動車組包含更多中國創造的智堅內涵與元素,讓其更加先進可靠、持的創新更具競爭力,技術真正成為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高端裝備‘走出去’的以我為主開路先鋒。”9月9日,王勇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總信息師王勇智在2016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表示。智堅本次論壇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持的創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技術
重點突破 創新發展
“上為大國重器,以我為主下擔產業引擎”,王勇很好地概括了中國中車的智堅使命。作為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規模最大企業,持的創新合并后的技術中國中車,成為世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領域的“巨無霸”。
據王勇智介紹,在中國高鐵裝備產品上,中國中車做到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性價比高,在技術發展上,經歷了從摸索、跟跑、并跑到現在領跑的過程,實現了一系列跨越,通過這么多年的運用、實踐、改革、改進、攻關,現在一批高鐵核心技術、關鍵的部件系統已實現重大突破。
通過這幾年的創新發展,中國中車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鐵裝備技術創新平臺、產品開發平臺和生產制造平臺,在青島、長春建立了國家級高速列車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株洲、大連也建立了高鐵列車牽引網絡核心系統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加快高端裝備“走出去”
同時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基于國家對中國的高端裝備“走出去”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也為了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積極與泛亞地區建立合作,充分把中國的裝備、服務推出去,展示我國高端裝備實力。
王勇智說,對于中國高鐵裝備的成功,他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中國高鐵裝備的發展,經歷了技術積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助提升創新、全面創新、持續創新五個階段,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技術創新路徑。第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起到比較大的推動作用。第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生產制造、質量保證體系,在引進國產化階段,為裝備的提升改造升級投入了數百億元,以此保證高鐵動車組的生產質量。此外,還推進了精益生產、精益管理,實現了全方位與國際一流水平的接軌。第四,人才保障是關鍵,高技能藍領人才隊伍對高鐵裝備的成功非常關鍵。第五,整個產業鏈推進裝備能力的提升,包括電力電子、材料化工、信息通信機械制造等。
王勇智說,雖然我們已經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績,但是和著名跨國企業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國際化的經驗問題、全生命周期成本服務的問題、系統解決方案的問題、標準話語權的問題、管理效率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他說,現在我們考慮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高鐵裝備更好地結合起來,確定了“十化”發展方向,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335”戰略目標,即提升供給品質、提升供給效率、提升供給多元三個提升,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加快推進服務型制造、加快推進綠色制造三個“加快”和高端產品走出去、優勢產業走出去、技術標準走出去、品牌文化走出去、資本運作走出去五個“走出去”,實現經營國際化、技術平臺化、制造智能化、服務增值化、管理精益化,這也是我們的未來的發展愿景。
責任編輯: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