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全球腫瘤治療有了很大突破,紫杉質體尤其是醇脂在肺癌領域。隨著免疫治療、晚期靶向治療的肺癌介入,晚期肺癌患者的疫聯平均生存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合化驅動基因陰性的非小細胞癌患者仍然占了晚期肺癌患者的大多數,由于疾病的療中復雜性,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的表現生存獲益有限。
2021CSCO關于晚期肺癌免疫聯合化療的突出衛星會上,多位腫瘤屆知名專家圍繞驅動基因陰性患者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紫杉質體治療進行了一系列探討。會議由東部戰區總醫院金陵醫院腫瘤中心的醇脂主任醫師秦叔逵教授、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的晚期主任醫師韓寶惠教授擔綱主持,來自北京、肺癌上海、疫聯蘇州、合化西安的七位專家學者參與了報告及討論交流。
免疫聯合化療仍是晚期NSCLC的標準選擇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主任醫師周彩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穆新林教授分別介紹了晚期肺癌治療最新進展。
周彩存教授表示,在臨床試驗中,免疫藥物一線治療顯著提高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時間,免疫單藥或免疫聯合化療已成為臨床常規方案。迄今為止最大型的免疫為基礎方案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真實世界研究結果表明,免疫化療和免疫單藥對晚期NSCLC都有效,但在真實世界中比臨床研究效果略差。其中影響免疫單藥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PS評分和腦轉移,腦轉移與否對結果的影響差別高達6倍。相反,患者年齡及PD-1表達量對療效影響均不太顯著。
穆新林教授在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免疫聯合化療治療進展》為題的報告中表示,肺癌治療手段日益多樣化,化療仍是肺癌治療的重要基石。“免疫單藥治療晚期肺癌獲益人群具有選擇性,PD-1高表達人群明顯獲益,PD-1低表達人群獲益不明顯,甚至不優于化療?!?/p>
目前,NCCN指南已將免疫聯合化療作為一類證據用于晚期肺癌的系統治療,包括肺腺癌和肺鱗癌。其療效和安全性已被KEYNOTE-407、RATIONAEL307、KEYNOT189、Impower130、Impower150等多項三期臨床研究證明。
大型RCT研究顯示,紫杉醇脂質體療效及安全性可靠
在眾多化療藥物中,紫杉醇脂質體因其獨特的靶向作用機制成為肺癌領域中理想的化療選擇。
10月26日,權威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IF:10.393)發表了由周彩存教授牽頭的一項多中心、隨機、開放、平行對照臨床研究——力撲素®(紫杉醇脂質體)治療晚期肺鱗癌大型RCT研究(LIPUSU研究)。該研究比較了紫杉醇脂質體聯合順鉑(LP)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GP)一線治療晚期肺鱗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表明,LP一線治療晚期肺鱗癌療效與GP療效相當,中位PFS(5.2m)p>0.05;LP組OS長于GP組2.1個月(14.6m vs 12.5m),兩組ORR與DCR方面總體無顯著差異(p>0.05)。安全性方面,兩組總體發生率相當,LP組所有(>30%)的不良事件(除脫發)均顯著低于GP組(p<0.01),GP組發生了更多的3-5級不良事件,如3-5級貧血(31.2% vs 14.3%, P<0.0001)和血小板下降(14.1% VS 1.5%,P<0.0001)。因不良事件、不良反應暫?;蚪K止藥物的比例LP組顯著低于GP組。
另一項回顧性、多中心、單臂、非干預真實世界研究評估了真實世界中PD-1單抗聯合紫杉醇脂質體治療晚期肺鱗癌、肺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病例系統中收集了2016年-2021年期間接受紫杉醇脂質體聯合PD-1單抗治療的晚期肺鱗癌或肺腺癌患者的診療信息。
結果表明,“紫杉醇脂質體聯合PD-1單抗治療晚期肺鱗癌和肺腺癌都顯示良好的治療效果,總體人群中位PFS為9.2個月,其中鱗癌人群中位PFS為9.8個月,腺癌人群中位PFS為9.2個月,無統計學差異。聯合方案的安全性可耐受,絕大多數為1-2級不良反應,未發現新的不良事件?!蹦滦铝纸淌诒硎?。
紫杉醇脂質體已入醫保,貝伐珠單抗是百搭伴侶
衛星會上,五位知名專家還就肺癌臨床用藥尤其是紫杉醇的使用經驗進行了深入探討。
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束永前教授表示,肺鱗癌化療用藥劑量與體表面積相關。市售脂質體紫杉醇30mg/支,可根據病人身材體型定制化給藥。劑量易于調整和把控,對于中國人特別對于老年人而言是較為理想的選擇。此外,脂質體紫杉醇的預處理較為簡單。在臨床上聯合PD-1和其他藥物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且不增加病人負面反應。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院胡興勝教授認為,盡管免疫治療發展如火如荼,從臨床經驗來說,免疫單藥治療肺癌效果還是有限,僅對于PD-1表達大于50%的人群有較好的生存數據。PD-1表達低于50%的患者仍需采用免疫聯合化療方式。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的任勝祥教授提到,晚期肺癌不管腺癌還是鱗癌,免疫聯合治療都成為一線治療方式。目前脂質體紫杉醇已獲批用于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療,并且納入國家醫保范圍,大大減輕了癌癥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了藥物可及性。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NSCLC的治療中的地位已確立,無論是鱗癌還是腺癌,無論PD-1表達與否,紫杉醇脂質體加鉑類化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都獲得CSCO指南的一級推薦(1A類證據)。”蘇州大學附屬一院腫瘤科陳凱教授表示。
提及貝伐單抗在晚期非鱗NSCLC中的價值,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姚煜教授認為,抗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在臨床應用有十多年的歷史,已被指南推薦與化療藥物、靶向藥、免疫藥物聯合用于晚期非鱗NSCLC的一線治療。她形容道,“貝伐珠像個百搭的伴侶,伴隨化療、伴隨免疫、伴隨靶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