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正
年羹堯:外戚名將的何為後年膨脹與毀滅
雍正當皇子時,雖然一直以孤臣形象示人,雍正雍正但他在朝中同樣有自己的平定政治親信,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青海便是年羹堯。雍正帝繼位之初,羹堯個問便靠年羹堯成功穩(wěn)住遠在西北的出現(xiàn)「大將軍王」皇十四子允禵;之後,雍正帝同樣靠他平定青海叛亂,題讓穩(wěn)住西北。對產(chǎn)做為得力助手,生殺雍正帝一度感慨要與年羹堯「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何為後年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雍正雍正矣」。只可惜,平定雍正帝與年羹堯之間「千古君臣」的青海新榜樣,非但沒能成形,羹堯個問反倒讓皇帝「鳥盡弓藏」、出現(xiàn)臣子「恃寵而驕」這萬世不變的戲碼再度上演。
年羹堯是我們最熟悉的雍正朝武將之一,一方面是因為二十世紀末的電視劇《雍正王朝》熱播;另一方面是因為年羹堯的人生經(jīng)歷的確很傳奇——四十六歲平定青海,達到人生頂峰,可是不到兩年,他就被雍正帝以九十二條大罪賜死。
年羹堯的一生到底經(jīng)歷了什麼呢?
一、世代為官的開局
年羹堯生於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年家是書香門第,世代為官。他的祖父年仲隆是進士出身,官至和州知州;父親年遐齡是筆帖式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湖廣巡撫。父、祖兩代人都是透過讀書、科舉考試步入仕途,不僅學問好,官場經(jīng)驗也豐富。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年羹堯開啟自己的讀書、科考之路。
電視劇《雍正王朝》把年羹堯設(shè)定為皇四子胤禛府裡的包衣奴才,其實是虛構(gòu)。年羹堯早年在康熙朝的崛起,完全是靠他在學業(yè)上的卓越天分與勤勉。
年羹堯自幼開始讀書,二十一歲中舉人,二十二歲中進士。如此的科舉成績,放在康熙朝而言,絕對稱得上讀書天才。當時,哪怕是以博聞強記著稱的張廷玉,也直到二十九歲才考中進士,獲得功名時的年紀比年羹堯獲得功名時大了整整七歲。
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年),二十二歲便中進士的年羹堯,可以說是當時官場中相當閃耀的一位青年才俊。而年羹堯的優(yōu)秀也很快吸引當時朝中一位重臣的關(guān)注,這個人就是前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時任內(nèi)大臣的納蘭明珠。
明珠當時一眼就相中年羹堯,還把他招為孫女婿,就這樣成為年羹堯的太岳丈。這裡多說一句,年羹堯娶了明珠的孫女,她的父親也很有名,就是康熙朝的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沒錯,那位寫出金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的納蘭性德,正是年羹堯的岳父。
如此來看,初入官場的年羹堯,拿到了夢幻般的開局:父親年遐齡官居湖廣巡撫,是一方封疆大吏,姻親家庭又是赫赫有名的明珠家族;更關(guān)鍵的是,他不但科舉成績優(yōu)秀,而且做事勤勉扎實,深得康熙喜愛,屢屢受到破格提拔,升官就和坐火箭一樣,在年羹堯的履歷上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
看一看年羹堯的履歷:二十二歲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五歲通過考試,升任翰林院檢討;三十歲升任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一歲升任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剛過而立之年的年羹堯,儼然是當時炙手可熱的政治新星。而就在年羹堯就任禮部侍郎的同一年,他還代表中央出使朝鮮,在外交事務(wù)中展示出不俗的能力,回京後不久,就被康熙外派到四川任巡撫,負責整頓當?shù)孛裾蔀橹髡环降姆饨罄簟?/p>
然而直到年羹堯升任四川巡撫,他與皇四子胤禛(未來的雍正帝),仍然沒能建立任何政治關(guān)聯(lián)。但很快,一件事情的發(fā)生讓這兩個人迅速走到了一起。
二、命運轉(zhuǎn)折的巔峰
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就在三十一歲的年羹堯就任四川巡撫的這一年,康熙大封皇子,皇四子胤禛就此被晉升為親王。
康熙四十八年第二次大封皇子
冊封皇三子多羅貝勒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皇四子多羅貝勒胤禛為和碩雍親王。皇五子多羅貝勒允(胤)祺為和碩恆親王。皇七子多羅貝勒允(胤)祐為多羅淳郡王。皇十子允(胤)?為多羅敦郡王。皇九子允(胤)禟、皇十二子允(胤)祹、皇十四子允(胤)禵俱為固山貝子。(《清聖祖實錄》卷二三九,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此次晉升後,年羹堯所在的漢軍鑲白旗被劃歸到胤禛的屬部,就此和皇四子胤禛形成一種主屬關(guān)係,這也是「年羹堯是胤禛門人」這一坊間傳聞的由來。
實際上,年羹堯此時已經(jīng)是封疆大吏,起初他沒有太在意和雍親王胤禛之間的主屬關(guān)係,甚至壓根沒把胤禛當回事。一個有力的證據(jù)就是,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胤禛曾寫信訓斥年羹堯,其中有兩句話相當值得玩味,一是:
妃母千秋大慶、阿哥完婚之喜,而汝從無一字前來稱賀。
我媽過壽,我兒子結(jié)婚,年羹堯不說隨禮,居然連封祝賀信都沒寫!二是:
汝父稱奴才,汝兄稱奴才……而汝獨不然者……又何必稱我為主!
年羹堯,你爸、你哥見到我都要自稱「奴才」,你居然從來都只是以職位自稱,眼裡到底有沒有我這個主子?
年羹堯?qū)ω范G這麼不在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他屬於業(yè)務(wù)骨幹,向來都是靠本事吃飯,為人很驕傲,不想在這方面動腦筋;二、年羹堯真正的大靠山一直都不是胤禛,而是康熙。
舉個例子,年羹堯就任四川巡撫後,本來是主管民政,具體軍務(wù)應(yīng)該歸四川提督管轄。但當時的新提督康泰水準不濟,年羹堯就直接插手四川軍務(wù)。這是絕對的越權(quán),康熙卻表示支持。這還沒完,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老十四胤禵出任撫遠大將軍,深入西藏作戰(zhàn)。年羹堯當時屬實露了一把臉,既打前哨偵察敵情,又搞後勤押運糧草,為戰(zhàn)爭早期的勝利立下大功。
而後,年羹堯居然敢直接挾功要官,上奏給康熙:仗是打勝了,但四川軍務(wù)問題還很多,我身為四川巡撫,名不正、言不順,整頓起來很不方便,您能不能給我總督的虛銜?我整頓一年之後,退下來便是。(伏祈聖主暫加臣以總督虛銜……令臣節(jié)制各鎮(zhèn)。一年以後,營伍必當改觀。俟兵馬事竣,臣即奏繳虛銜,不敢久於忝竊。)
這還得了?地方官員敢這麼和皇帝聊天,年羹堯算是相當出格了。結(jié)果康熙當即就升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待一年之後,還退什麼退啊?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年羹堯升任川陝總督,全權(quán)負責「大將軍王」老十四的軍事後勤問題。於是,年羹堯四十三歲時,就成為清朝當時頗有權(quán)勢的封疆大吏之一。
一方面,年羹堯能力很強,辦事可靠;另一方面,他深受時任皇帝康熙的賞識和信任。實在沒有必要在奪嫡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貿(mào)然和皇四子胤禛產(chǎn)生過分緊密的聯(lián)繫。
可是此後事態(tài)的發(fā)展,讓年羹堯在康熙朝晚年的奪嫡政局中顯得愈發(f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