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利.奈勒波夫(Barry Nalebuff)
如果不確定餅的分餅大小
談判大師賀伯.柯恩(Herb Cohen)曾經提出過一些非常實用的建議。他說,該把公司高風你應該在意、賣掉嗎誠很在意,實茶司但??不要過分在意。險談當談判涉及個人利害且風險極高時,分餅我們很難保持客觀,該把公司高風這就是賣掉嗎誠為什麼有些人會請律師、銀行家代表他們談判。實茶司
2008年時,險談我還沒有機會聽到柯恩的分餅忠告,便參加了與可口可樂公司的該把公司高風高風險談判,至少對我們來說風險很高。賣掉嗎誠可口可樂有興趣收購誠實茶,實茶司那是險談我與高德曼共同創立的公司。可口可樂很早就說:不可以讓投資銀行家參與談判,因為他們不想讓事情演變成競價活動。雖然我不太喜歡這些規定,但也不想冒險讓可口可樂放棄談判。
在過去十年裡,我和高德曼一直努力經營誠實茶。其實這門生意本來應該會變成一場災難,因為我們之前都沒有經營公司的經驗。我們在大家公認是世界上最激烈的市場上,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亞利桑那(AriZona)、索比(SoBe)等十幾家公司競爭。

然而,我們存活下來了,甚至蓬勃發展。誠實茶是靠不同的方法取得成功。我們的產品沒有糖漿、濃縮物、調味劑、高果糖玉米糖漿,也沒有低果糖玉米糖漿。我們的配方是優質的有機茶葉、熱水,以及一點點的蜂蜜、楓糖漿、龍舌蘭或有機蔗糖。當其他人在賣喝起來像液體糖果的冰茶時,誠實茶喝起來真的像茶。
十年過去了,這家公司還是像新創一樣。當時,誠實茶的年營收約為2,000萬美元,是全食超市(Whole Foods)排名第一的茶飲品牌,也是天然食品通路中成長最快的茶飲品牌,但我們幾乎沒有主要的鋪貨通路。
未來還遙不可及。公司經歷過瓶子變形、車禍,甚至從全國召回產品的窘境。為了支付庫存所需的現金,公司申請了500萬美元的貸款,但銀行要求我們提供個人擔保。如果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我們就會失去一切。
接到可口可樂的電話,聽到對方說有興趣買下你的公司,幾乎是所有創業家的夢想。雖然高德曼與我很高興有機會跟可口可樂談談,但我們還沒準備好要賣掉公司。我們很開心能夠經營這家公司,而且感覺一切才要開始穩健發展。
但另一方面,不賣掉公司也很可怕,因為我們的BATNA並非永遠不變,狀況會愈來愈差。早在1991年,可口可樂與雀巢就建立了合作關係,一起行銷雀巢茶品(Nestea),但並未成功。這表示,可口可樂與雀巢在多年後可以自由經營茶飲業務,不再受到合作夥伴的規範限制。
那年夏天,美國的雀巢想要收購我們公司。雙方在價格上有一些進展,但當雀巢的瑞士總部看到談判的數字後,執行長非常震驚並取消了這筆交易。後來,美國雀巢的負責人以低很多的價格找我們再談,但我拒絕了。這位主管隨後寫信給高德曼,暗示我毀了高德曼、他的家人及他們子孫的希望與夢想。這種做法真的太過頭了。
Honest Tea與Nestea曾有段淵源。公司剛成立時,名稱是Honestea,雀巢的律師阻止我們的商標申請,理由是這個名稱使用了雀巢的商標。最後我們加了一個空格與一個額外的T解決了這個問題。結果,Honest Tea這個名字更好。
雀巢與可口可樂對誠實茶的興趣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兩家公司都決定要收購茶飲業務。如果他們不買誠實茶,就會去找誠實茶的競爭對手。誠實茶不是在與長生(Long Life)、印科(Inko)、甜葉(Sweet Leaf)及信風(Tradewinds)等這些新創公司競爭,而是與在它們背後撐腰的大公司競爭。如果我們把誠實茶賣給可口可樂或雀巢,我們也將成為配角而不再是主角。
這不是我與高德曼自己想像出來的,而是可口可樂的人委婉地讓我們知道。他們沒有說:「如果你不把公司賣給我們,我們就會把你們像茶葉一樣碾碎。」(當誠實茶婉拒英國茶飲公司泰特萊(Tetley)的併購提議時,這家公司的執行長就是這麼對我們說的)
他們說的是:「董事會授權我們把一家茶飲公司納入投資組合,我們考慮過150家之後,認為你們是我們的第一選擇。我們對你們的成績非常驚豔,但請理解我們有任務在身。」
在有巨頭撐腰的情況下和前對手競爭,讓人覺得很害怕。但我與高德曼不只注意到劣勢的一面,若能成為可口可樂的一分子,可以為公司的使命帶來極大幫助。就像當時的可口可樂執行長穆塔.肯特(Muhtar Kent)對我們說的:「我們要的不是可口可樂改變你們,而是誠實茶改變可口可樂。」誠實茶將是可口可樂第一款有機茶。在他們的協助下,誠實茶可以降低塑膠瓶的成本,可以提高生產品質,可以讓有機食品普及並成為主流。它讓你可以不用犧牲自己的理想,就建立一家成功的公司。
然而,這裡出現了矛盾。我與高德曼希望得到可口可樂的協助,但還不想賣公司。有機會兩全其美嗎?我們雙方很早就同意,可口可樂現在可以購買誠實茶公司的少數股份,然後有權在三年後購買其餘的股份。經過反覆討論後,我們得到了所謂的賣權,也就是確保可口可樂在三年後會如期收購誠實茶(如果誠實茶的股東同意的話)的權利。
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但還有另一個問題:三年後,可口可樂該用什麼價格來買?可口可樂承諾將在未來三年內,協助誠實茶採購、生產及鋪貨。他們當然不希望自己提供的幫助導致未來必須支付更多費用。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分餅法。在那之前,分餅只是我在耶魯大學談判課中萌生的想法。分餅概念能夠解決這個矛盾嗎?
這筆交易創造的餅是什麼?如果與可口可樂合作,誠實茶的營收將遠遠超出它自身所能達到的水準。可口可樂公司不希望因為它讓誠實茶的銷售量大增,日後需要付出更多的錢。
我的想法則不一樣,在我看來,為了得到這些額外的營收,雙方都一樣重要。是的,如果沒有可口可樂的卡車運輸,誠實茶就賣不了這麼多瓶;但如果不是誠實茶把產品放到卡車上載出去賣,可口可樂也無法得到額外的營收。只有兩方團結起來,我們才能做出這塊餅。
於是,我們就有了解決方案。可口可樂將根據銷售額的倍數,做為購買誠實茶的價格。這個倍數代表銷售額達到X美元(X這個數字我需要保密)的水準,X則是根據當前趨勢預測的銷售額。當銷售額超過這個水準時,可口可樂將支付該倍數的50%。換句話說,兩家公司將平分大餅,這塊餅就是這筆交易額外帶來的銷售額價值。
對於總價值(即市場倍數)及X美元的正確價值是什麼,我們進行過大量的討論。這些細節都是跟數據有關的問題。
大家在一開始都同意了分餅的概念。多虧了分餅架構,最困難的部分變成簡單的。有了協議之後,眾人就一起努力做出一塊大大的餅。在我寫書的今天,那筆交易已經完成十多年,這些茶飲銷往世界各地,業務規模達到2008年的10倍以上。
這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筆劃算的交易,但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我希望讀者能夠注意:其實雙方不必知道餅是什麼就可以分餅。無論最後結果如何,他們可以同意事後再分餅。當你在不確定的環境裡談判時,這樣做確實很有幫助。雙方都知道要創造出一塊餅,但都不知道這個餅會有多大,或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且意見不一致。眾人不必對餅的大小有一致的看法,只要事後能計算出餅的大小,雙方就可以同意分餅。在接下來的許多案例中,我們將採用這個重要的觀點。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分餅:源於猶太經典《塔木德》的商業法則,賽局理論大師教你找出隱而未見的價值,給對方想要的,也得到自己想要的》,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貝利.奈勒波夫(Barry Nalebuff)
譯者:周群英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超過60萬名學生親身實證!
耶魯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精華完整公開!
談判無所不在,從分食披薩、參加面試、租房子,到商業合作、採購,甚至各國該如何分攤溫室氣體排放成本。每一天我們都在與孩子、伴侶、主管、部屬、競爭對手談判。
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覺得公平、自己不委屈?如果談判有原則可循,能讓我們更公平對待彼此,共享成果,不是很好嗎?本書將能幫你做得更好,也讓與你談判的人感覺良好。
耶魯教授、談判專家奈勒波夫,以賽局理論為基礎,針對談判中的分配難題,提供了一種全新且真正公平的解方,也就是「分餅法」。
他認為,談判中的利益分配只與雙方共同創造的價值有關。無論規模大小,一旦參與談判的各方共同把餅做大,就能創造更高價值,打造共贏互利的局面。
這不僅適用於高風險的商業談判,也能在日常生活跟利益有關的分配中,幫助我們看穿局勢,掌握優勢。
書中以大量案例說明分餅法的真實應用,作者也曾將此方法運用在可口可樂併購誠實茶(Honest Tea)的過程,以及協助NBA資方與球員談判之中。此外,作者還進一步告訴我們:
? 如何與不懂分餅法的人談判?
? 如何進行多方談判?
? 身為談判者,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
本書將改變我們在商業與個人生活裡的談判方式,把談判看得更清楚、更有邏輯,用立論而非立場來達成協議,同時辨識其他做法的矛盾,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