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長江進入下游之前的為何位上最后一個蓄水池,鄱陽湖因為多河匯聚以及持續的鄱陽鄱陽強降雨,導致水位上漲,湖水湖對湖區多個水文站水位持續超警戒線。漲快重根據監測數據,長江7月8日18時,防汛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206平方公里,有多為近10年最大。為何位上
專家表示,鄱陽鄱陽維持鄱陽湖正常水位對長江起到納蓄洪水的湖水湖對作用,對長江非常有利,漲快重也將降低長江下游地區的長江風險。
1 地理原因
江西省東、防汛西、有多南三面環山地,為何位上北部則為鄱陽湖平原。這個地勢導致江西大多數河流都最終匯入鄱陽湖。
作為鄱陽湖五大水系的修水、贛江、撫河、信江和饒河最終都通過鄱陽湖流入長江。
2 降雨原因
6月29日以來贛北贛中遭受連續暴雨襲擊,其中,南昌、上饒和九江三市平均雨量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其間,7月7日20時-8日20時江西省大暴雨縣市數達35個,影響范圍之廣,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之最(原記錄為2010年6月19日,大暴雨以上站數為29個)。持續的強降雨導致鄱陽湖水位上漲。
3 長江原因
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程曉陶說,鄱陽湖是長江的“蓄水池”之一,水位與長江同步漲落,冬天枯水期時“一條線”,夏季汛期時“連成一片”。今年由于持續的強降雨導致長江水位上升,倒灌鄱陽湖。
此外,鄱陽湖和長江相連的水道狹窄,資料顯示,最窄處大約只有3公里。在長江流量大的情況下,泄洪不及,導致鄱陽湖水位持續超警戒。
鄱陽湖對長江防汛有多重要?
長江下雨地區支流少,作為長江進入下游之前的最后一個蓄水池,鄱陽湖對于長江下游防汛發揮巨大作用。
程曉陶介紹,如果沒有鄱陽湖,江西境內的修水、贛江、撫河、信江和饒河“五水”等河流將直接流入長江,下游防汛壓力會更大。因此,“五水”經過鄱陽湖的調蓄再注入長江,相對變得平緩,下游的防汛壓力就會減小。所以,維持鄱陽湖正常水位對長江起到納蓄洪水的作用,對長江非常有利,也將降低長江下游地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