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層在建住宅樓整體倒塌后橫“躺”在地上。上海
數十根管樁被“整齊”地折斷后裸露在外。層建
上海市閔行區蓮花南路羅陽路口西側,住宅展“蓮花河畔景苑”小區一棟在建的樓倒13層住宅樓倒塌,造成1名工人死亡,塌最無人受傷,新進事故現場附近130多戶居民被疏散至臨時安置點。上海據了解,層建樓房倒塌可能與附近河流防汛墻出現斷裂有關。住宅展目前,樓倒有關部門已組成事故調查組,塌最事故確切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新進
記者也在現場看到,上海裸露的層建地基樁體上,部分混凝土橫切面似乎出現少量蜂窩狀空縫,住宅展裸露的鋼筋并不多。
百余戶居民被疏散
事發后,事故現場附近的羅陽七村小區130多戶居民被疏散安置到羅陽小學。記者在羅陽小學看到,該小區92號到100號樓里的居民已被安置在大禮堂中,禮堂里配備了相應的設施和工作人員。
昨天下午,羅陽七村居委會工作人員開始統計安置人員名單,將居民從羅陽小學轉移到附近幾家酒店。據了解,每戶每天安置費100元。
影響
業主現場要求退房
昨天上午,大批購買該小區樓房的居民趕到現場。房子的質量如何,可否退房以及如何索賠,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昨天,已有業主在現場要求退房。
購買了“蓮花河畔景苑”14號樓的毛先生說,現在聚集在小區門口意圖退房的市民越來越多。大家紛紛聯系了當時購房的售樓處工作人員,但售樓處表示一切都在等開發商的通知。
據該小區業主介紹,該小區是期房,去年年底開盤,目前倒塌的樓房已進入最后工期,預計明年5月31日交房。“這個樓盤賣得很好,我買時的價格只有1.2萬元,現在已漲到1.8萬元左右了。”
另一位業主則說,雖然買的不是倒塌那棟樓,但她買的也是臨河的樓房,由于是景觀房,價格高于小區平均售價,她擔心房子存在安全隱患。
原因分析
防汛墻損毀導致?
倒塌樓房鄰近的淀浦河是一條橫穿閔行和松江的河運干道,寬闊的河道邊建有高出水面四五米的混凝土防汛墻。
26日,淀浦河防汛墻出現70多米塌方險情,位于“蓮花河畔景苑”小區一段的防汛墻嚴重損壞,水泥墻體扭曲變形,出現多處斷裂,有關方面連夜展開搶險。經有關部門調查,防汛墻受損可能與“蓮花河畔景苑”工地在防汛墻周邊堆積泥土過多,造成地面沉降后擠壓防汛墻有關。
住在河對岸的吳先生說,堆在河邊的土方有足球場大小,土堆高達10多米,比旁邊的兩層簡易工棚還高。
27日晨,河畔在建的這棟13層樓突然整體倒塌。這兩起事故有無直接關連目前仍在調查當中。
記者昨天看到,臨河這排小高層與淀浦河防汛墻之間仍然堆積著大量渣土。不過,事故發生地和防汛墻損毀地中間有百余米距離。
對于防汛墻導致樓房倒塌的說法,網友handson021發帖稱,自己是學結構設計的,房屋設計時要考慮沉降,如果和防汛墻有關,倒塌方向應該是向著防汛墻方向,但實際卻是相反方向。
建地下車庫導致?
據了解,樓房倒下的南側地面下方,原本是一個在建地下車庫,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墻邊的大量渣土就是從這里挖出來的。有人分析猜測認為,很有可能是地下車庫挖得過頭了,一旁的樓房地基松垮后,房子就倒了。
地基不夠扎實導致?
網友handson021懷疑該房的基礎施工有問題。有建筑業內人士看了現場圖片后分析稱,最有可能是地基出現問題,因為“蓮花河畔景苑”所在的區域屬于流沙比較嚴重區域,如果沒有牢固地基,很容易引起房屋傾斜。該人士稱,可能是對土芯取樣出現問題,導致設計存在偏差;或是打樁不深、水泥標號等存在問題,因為地樁的水泥有高標要求,如果沒有達到要求會發生斷裂。
同濟大學一位教授也說,在建樓房整體倒塌比較罕見。這種高層建筑的樁基都會深達20-30米,都是鋼筋混凝土建成。從媒體刊發的照片看,不知是拍攝角度原因還是其他原因,樁基中的鋼筋沒有明顯顯露。從技術上講,這棟樓必須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