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佐藤敦子
炸雞塊
臺灣上烹飪課時,媽媽問學生「想學做哪些菜?」時,教成他們的為美答案經常都是「便當!日本的食家熟便當看起來好乾淨好可愛。」我姊姊(之前曾在臺灣住過一段時間)也說:「臺灣人對日本的炸雞證全便當非常有興趣哦。你教學生做,塊何他們一定會很高興。不炸」只不過,到焦至今很少有機會教大家做便當。黑也
我有個朋友,媽媽她女兒正在準備大考。教成聽說朋友每天會幫女兒準備兩個便當,為美一個中午吃,食家熟另外一個則是炸雞證全放學後帶去補習班,趁休息時間吃晚餐。塊何這兩個口味不同的便當裝了媽媽滿滿的愛心。
雖然最近開始有人覺得,其實是爸爸比較會做菜。不過,目前看來媽媽還是主流。
說起日本的便當,有名的是「造型便當」。我小時候雖然還沒流行這個,但每個媽媽每天做便當時都是絞盡腦汁,務必達到「營養均衡」、「配色漂亮」、「即使冷了也好吃」、「在夏天不容易壞」等幾項標準。
回想起來,我帶的便當算是「褐色系」的路線。
我媽媽娘家在秋田(日本東北地區),喜歡重口味。所謂重口味,就是醬油跟味噌會用得很多,於是外觀多半是褐色。
此外,所有食物都要保證煮熟(怕半生不熟吃壞肚子),也就是全熟微焦,就變得都是褐色了。
這兩個原因之下,我的便當整體看來顏色都很深。
「褐色便當」的主角之一就是炸雞塊。尤其遇到運動會、遠足之類的活動時,媽媽一定會幫我的便當帶炸雞塊。運動會或遠足爬山,累得滿身大汗後打開便當,就聞到撲鼻的大蒜香味。「肚子好餓喔!」這種狀況下吃到的炸雞塊真是比什麼山珍海味還棒。
沒錯,我媽媽的炸雞塊加了蒜泥!
每個家庭的炸雞塊都各有風味,展現了家家戶戶的個性。
那些褐色便當,現在成了我寶貴的回憶。不過,小時候我看到朋友色彩繽紛的便當確實也很羨慕,還會跟媽媽說:「我討厭整個便當都是咖啡色。」當年真是太任性了,媽媽對不起……。
姊姊講起炸雞塊便當也說:「一看到(黑黑的)先嚇一跳,吃了之後(太好吃,口感特殊)又嚇一跳。」要做出顏色很深的炸雞塊,訣竅有兩點,一是肉先醃一晚(確保入味),加上炸的時間長一點(尤其帶便當最怕沒有全熟)就對了!
話說回來,我畢竟是個料理專家,在此就來教各位不必炸到焦黑也能保證全熟的作法吧!

材料(2至4人份):
- 雞腿肉:2至3片
- 日本酒:40毫升
- 醬油:60毫升
- 薑泥:1至2小匙
- 蒜泥:1至2小匙
- 洋蔥泥:?顆份(100公克左右)
- 太白粉:適量
- 炸油:適量
- 鹽、胡椒:適量
作法:
1. 雞腿肉切成一口大小,撒點鹽和胡椒。

2. 在調理盆裡加入日本酒、醬油、薑泥、蒜泥、洋蔥泥,充分攪拌均勻。用日本酒不用料理酒的原因是因為料理酒已經加了鹽、糖等調味。
3. 將步驟1加入步驟2中抓拌。靜置3小時至一晚。靜置不僅能讓雞腿肉醃得更入味,洋蔥泥的成分(酵素)也能讓肉質變軟。
4. 在步驟3醃好的雞肉表面裹上太白粉,下鍋油炸。

TIPS:
我媽媽會在步驟3就加入太白粉,有種讓雞肉裹著粉漿的狀態下鍋(怕麻煩的人就會這樣)。不過,女兒我喜歡比較優雅俐落(笑),選擇下鍋前才將肉沾上太白粉。媽媽的作法麵衣口感相對紮實,口味也比較重。
至於步驟4的炸法,可依照個人喜好。我習慣先用低溫(攝氏140至150度)下鍋炸1至2分鐘之後撈起來放個5分鐘左右。趁這個時候讓油溫升高到攝氏180至190度,然後回鍋炸到表面成金黃色。
這種回鍋炸兩次的方式雖然麻煩,卻能讓雞塊外皮酥脆,肉質多汁,而且保證裡頭不會沒熟。話說回來,我媽媽的作法是「就算外皮稍微焦了點,但從頭到尾保持大火,讓裡頭熟透。」我覺得兩種炸法都可以。
醃肉的時間也會影響口味。我自己覺得醃一個晚上(約12小時)剛剛好,但喜歡清淡口味的臺灣人或許醃6小時就夠了。如果想要醃久一點卻不想口味太重,可以稍微增加酒的用量,或是增加洋蔥泥的量來調整。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是媽媽教我成為美食家》,方舟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佐藤敦子
譯者:葉韋利
佐藤敦子現居東京,畢業於日本服部營養專門學校、擁有調理師執照,並取得法國藍帶廚藝學校東京分校的修業證明,也曾赴越南學習料理。近年來研習茶道與和菓子、泰式料理,是個「太喜歡吃東西了!」的家庭主婦。
平常在東京自家開設料理課程,也參與餐廳、食品公司的開發、顧問等工作。因隨著先生來臺灣出差的機會,喜歡上臺灣,因緣際會的開始在臺灣的料理教室教課、為店家設計食譜,並於2013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敦子的食堂:從東京到臺北,被食物包圍的生活》(一起來出版)。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