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F1的邁凱夢空車迷不會忘記在本賽季開幕戰——澳大利亞分站所發生的一幕,由于費爾南多·阿隆索在冬季測試中意外受傷,噩夢因此未能出席在墨爾本阿爾伯特公園所舉辦的不斷本田2015年F1開幕戰。
車隊決定由2014賽季的破盜正賽車手馬格努森出席此場比賽,但賽車在正賽出場圈時便發生了縮缸故障,邁凱夢空導致動力單元完全報廢,噩夢不僅損失了價值近200萬歐元的不斷本田寶貴引擎,還會在即將到來的破盜馬拉西亞分站中面臨罰退十位的高限處罰。
而這也僅為2015賽季噩夢的邁凱夢空開始,全賽季中,噩夢邁凱倫始終難以擺脫陰云籠罩。不斷本田
由于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2014賽季的破盜規則變動,原定搭載于邁凱倫F1賽車上的邁凱夢空梅賽德斯-AMG2.4LV8自然吸氣引擎已于本賽季由本田動力單元所替代,并且進一步限制引擎的噩夢研發成本,轉而進入1.6LV6渦輪增壓時代。不斷本田
這意味著邁凱倫一切均要從零做起,使用全新的車架設計,全新的空氣動力學布局,同時也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
雖然McLaren車隊在本賽季的表現令人感到遺憾,但正如兩屆世界冠軍費爾南多·阿隆索所談到的一樣:“本賽季我們的表現不佳,賽車不具有競爭力,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正在向正確的方向努力?!?/p>
本賽季,McLaren車隊的兩位世界冠軍車手(費爾南多·阿隆索、簡森·巴頓)共取得了25個積分,處在車隊積分榜的倒數第二位,僅次于馬諾車隊,而這也是McLaren車隊創辦以來最為慘淡的一年。
究其原因,不難得出以下結論,McLaren的F1賽車在可靠性方面存在致命缺陷,而這并非是單一元件所造成的惡果。
由于McLarenF1賽車的車架與底盤是在位于英國賽車谷的總部完成設計,而引擎則由遠在日本的本田引擎研發部所生產,雖然兩者均具備無可挑剔的性能潛力,但引擎與車架的匹配度則是賽車能否問鼎冠軍席位的關鍵。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McLaren的F1賽車無法發揮出本田引擎的應有動力,車架與引擎之間的契合度令人堪憂,可靠性已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無奈之下,本田與McLaren車隊只得將引擎動力下調至600ps,并以本賽季的19場分站比賽用作年度測試。
動力單元作為整臺賽車的心臟,在McLarenF1賽車上則處于核心地位。與其民用超跑不同的是,F1賽車引擎在研發過程中工程師對其耐用性的考慮較少。
根據FIA(國際汽聯)規定,每臺引擎需要堅持6場分站比賽,并且全賽季只提供4套動力單元的配額,如在練習賽或排位賽更換引擎,則會在正賽中以排位賽成績為基礎罰退十位起跑。
而在每一場分站比賽中,均涵蓋了三節自由練習賽、三節排位賽與正賽。粗略計算,在每一場分站比賽中,引擎的總行駛里程已超過600km。
根據每臺引擎需要堅持6場比賽推算,每套動力單元的總行駛里程已接近4000km,但要使每臺引擎具有4000km的使用壽命,對于研發團隊而言則是一項艱難的挑戰,更不要提及本賽季境遇堪憂的本田引擎與McLaren車隊。
引擎研發部門在保證可靠性的前提下已將引擎馬力壓榨至極限,以應對在尾速超過330km/h的直道比拼中具有絕對競爭力。
即使受限于諸多規則的制約,但僅以1.6L的排氣量即可在ERS(混合動力系統)的介入后,將動力釋放至600ps之上,直觀地體現出內燃機動力的潛力所在。
而12000rpm的轉速上限也較民用車款高出近1.5倍,助其在2秒內即可從靜止狀態加速至100km/h,但完賽依舊是本田引擎與McLaren車隊所亟需解決的難題。
在引擎主體的選材上,本田選擇了鋁鎂合金進行打造,并且采用了鍛造工藝。該設計在保證輕量化的同時,可最大程度提升引擎主體的可靠性,更強的剛性,可降低機件間的磨損,并且在高轉速時也具有極強的耐高溫特性,使引擎時刻處于理想的工作環境。
由于汽車工業已進入到混合動力時代,因此McLarenF1賽車也將順應潮流,在FIA所出臺的硬性規則下搭載了ERS(動能回收、熱能回收)系統。該系統連接兩組線控式剎車總泵,將Brembo代工的碳纖維剎車總成的制動力由熱能轉化為電能,儲備在該系統當中,隨后以180ps的馬力輸出作用于后驅動輪。
針對于增加汽缸本體的做功效率,本田技術部門在設計中缸時將汽缸口徑盡可能增大,進而在不改變容積的前提下,將汽缸縱深壓縮,從而保證壓縮比不變的同時,將活塞運動的頻率增加,使單位時間內的做功次數增加,以便于提升引擎轉速上限。
但問題則出現在本田引擎的設計構造方面,針對于F1賽車的引擎而言,小巧的體積與冷卻性能是相生相克的矛盾癥結。
為使引擎具備更為高效的冷卻效能,2014與2015賽季的車隊總冠軍——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已將渦輪增壓套組放置在更加靠近進氣端的位置,該設計雖然在進排氣管路方面相對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動力單元的體積和重量,但高效的冷卻效能則能在根本上提升引擎的可靠性,使賽車能在完賽基礎上,具備更強的長距離表現。
相比之下,搭載于McLarenF1賽車上的本田引擎則忽視了這一重點,本田在引擎研發過程中是以絕對輕量化與壓縮體積為首要出發點,從而將渦輪增壓引擎設計在靠近排氣端的位置,使引擎所產生的廢氣能夠在第一時間推動渦輪葉片,產生增壓效果。
但渦輪增壓引擎在極限運轉條件下,會產生極高的熱量,從而導致引擎出現熱衰減、甚至縮缸起火等致命問題。與此同時,McLarenF1賽車為提升空氣動力學效率,在車尾部分極力收縮,從而進一步限制了引擎散熱效能,最終造成了本賽季的失利。
在即將到來的2016賽季,盡管McLaren已信心滿滿,還是希望在本田重返F1賽場的第二年,這兩家難舍難分的合作伙伴,能夠再度登上這頂級賽事的巔峰之位。
標簽:本田 邁凱倫 空間 F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