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葛均中國科學院院士、波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在法國巴黎Euro-PCR會議的葛均“創新型支架及平臺”分會場作了題為“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平臺:Xinsorb支架”的特邀報告,這是波院中國自主研發的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TM)首次在國際會議上公布研究成果。Euro-PCR會議是葛均歐洲也是世界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心臟介入大會,一直倡導創新型心血管介入技術的波院傳播和推廣,而今年完全可降解支架的葛均臨床和基礎研究進展則是會議熱點之一。
Xinsorb支架臨床前動物研究數據表明,波院其支撐力與金屬藥物支架(Firebird2)相似,葛均冠脈造影定量分析和光學相干斷層成像隨訪6個月其抑制內膜增殖能力與Firebird2相似,波院并且在內皮化及炎癥反應方面與金屬支架無顯著性差異,葛均該支架的波院臨床前研究結果得到了與會國際專家的肯定,對中國自主研發的葛均完全可降解支架表示極大關注。
葛均波院士團隊繼成功研發出世界首個可降解涂層藥物支架后,波院潛心刻苦攻關三年,葛均與相關企業合作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國產化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該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構建藥物釋放平臺,植入體內2-3年內完全降解吸收,有別于傳統金屬藥物支架,其設計理念是:在支架植入后的一段時間內,使狹窄血管得到機械性支撐,同時釋放出藥物,防止再狹窄,之后支架即緩慢降解,并完全被組織吸收,血管結構以及舒縮功能完全恢復至自然狀態。其優勢在于:1、非永久植入體內,減少長期存留對血管的刺激和炎癥反應;2、有可能減少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時間;3、利于再次介入治療。完全可降解支架被稱為冠脈介入的“第四次革命”,預計將有可能主導未來十年的冠脈支架市場。目前國際上只有極少數跨國公司掌握了該支架的工藝技術。Xinsorb支架已于近日通過了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即將率先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中山醫院將成為國內第一個開展完全可降解支架臨床研究的醫院。國產化完全可降解支架的研發將推動我國心血管醫療器械自主創新的步伐。
葛均波院士在會議上滿懷信心地表示,其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并優化該支架的設計和性能,同時將重點圍繞“心血管支架系統研究”、“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技術和器械研究”以及“腎交感神經消融技術與器械研究”三個方向開展轉化醫學研究,形成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心血管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能力,力爭帶動并推動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心血管介入器械研發進步。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