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塊撂荒耕地重新披上“糧衣”,梅州孕育著豐收的市農喜悅;一片片柚林集群成園,標準化產出更加優質的業農梅州柚;一盤盤客家菜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的餐桌,地道的村局客家味道飄香全國乃至全球……一個個關于“舌尖上”的變化正在梅州上演。
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工業市農業農村局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化理堅持“產出思維”“經濟思維”抓發展,念抓農業內生按照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發展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激活聚焦聚力發展鄉村產業,鄉村全力推動農村綜合改革,振興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動力
扛牢責任 狠抓撂荒耕地復耕復種
8月中旬,梅州走進梅縣區畬江鎮紅星村,市農只見水田連接成片,業農水稻長勢良好,滿目皆是綠意?!耙郧?,村里勞動力少、基礎設施不完善,這30畝土地被丟荒近十年。”紅星村村民賴雄輝看著眼前的水田說道。今年7月,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賴雄輝承包了這片撂荒耕地,并重新種上了水稻。
據了解,我市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區,特別是產量水平低的山坑田,占比75%以上,交通不便,缺乏水源,農田水利及機耕道路等基礎設施差,土地集約流轉困難,種糧經濟效益低,農民耕種積極性低,復耕復種費用偏高。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重任,我市把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作為農村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實行‘一周一調度’、‘認耕認種’、生產托管、土地流轉等辦法措施,全面打響了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攻堅戰,向荒地要面積、要產量,確保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任務。”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羅偉純說。
截至8月18日,全市共完成省下達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復耕面積15.21萬畝。接下來,市農業農村局還將繼續探索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長效機制,提升種糧綜合效益,確保糧食安全。
立足優勢 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關鍵。當前,我市農業產業發展仍有不少瓶頸亟待突破,如大型龍頭企業不多,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三產融合程度不高、層次淺,產業鏈條仍有較大拓展空間。
市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我市按照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向農業要“產值”、要“效益”、要“稅收”,以產業興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我市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工業化、集約化、規?;季S,重點打造柚果、茶葉、稻米、蔬菜、預制菜5大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羅偉純說。
2022年,我市共有4個特色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此前,我市也已建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22個,以及1個國家(金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此外,我市還先行先試探索建設鄉村產業社區,立足鄉村產業發展基礎,集中資源力量,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讓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就業創業,實現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鄉村共興。
“預制菜作為新業態,是鄉村振興工業化、農產品食品化的重要載體?!绷_偉純說。去年以來,我市立足資源優勢,搶抓政策機遇,全力做好預制菜產業培育發展工作,積極制定《梅州市加快客家預制菜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主動與仲愷廣梅研究院溝通對接,商討客家預制菜發展規劃和標準,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廣東省首單預制菜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組織預制菜企業赴廣州市南沙區進行考察學習,持續宣傳推介客家預制菜,打響梅州客家預制菜品牌。
據了解,市農業農村局將爭取創建省級預制菜產業園,組建客家預制菜產業聯盟,制訂客家預制菜標準和推介目錄,打造“客家一桌菜”品牌,培育客家預制菜領軍企業,輻射帶動客家預制菜產業發展。
梅州日報記者:李艷良
編輯:劉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