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京中華門外的百年百年老字號面館“椿和清真面館”即將于元月3日歇業,五位老師傅堅持支撐了16年之后,老面因為無力操持加上租金上漲,館將關門這家保持了“老南京”味道的市民面館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歇業告示一出,聞訊碗留味道許多從小在這里吃面長大的百年老南京紛紛回到這里,早一碗,老面晚一碗怎么也吃不夠。館將關門而一些從網上得知消息的市民年輕人也從四面八方趕來,嘗一嘗或許即將消失的聞訊碗留味道老鹵面,以示敬意。百年 這是老面四代人共同記憶的味道
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來吃面
現在是帶著孫子孫女來吃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中華門外雨花路105號的館將關門這家“椿和清真面館”,在這條基本保持著上世紀南京風貌的市民老街上,這家面館生意格外火爆。聞訊碗留味道盡管店里店外熱氣騰騰人氣很旺,但是一張紅色的告示醒目地貼在門口,說明面館將于2012年1月3日歇業,之前都正常營業。掌柜的王惠琴師傅告訴記者,這家“椿和清真面館”有著百年的歷史了,聽幾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說,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便在這面館吃面,而店里已經退休的老師傅也已經年過八旬,“這附近不少老人都是吃著這里的面長大的,他們都說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來這里吃面,直到現在是帶著孫子孫女來這里,前后四代人都在這里吃面?!?/p>
“目前我們店里的五個人都在這里干了二三十年了,最小的52歲,我年紀最大60多了,當年19歲就在這里干了,40多年呀?!蓖鯉煾蹈嬖V記者,面館最早是集體性質,現在屬于食品公司張園面館。早年因為辛苦不少人陸續不干了,店里最后的五個女同胞就合伙承包了下來,這么多年沒變的就是手藝和口味?!艾F在我們五個都已經過了退休年紀好多年,實在沒有精力了,加上明年租金又要漲大約2萬,所以只好決定關門了。”王師傅還給記者看了一張30年前面館工作人員在門前合影的照片,“那時候人還挺多,門頭也沒有改造?!?/p>
王師傅告訴記者,原來店是從早上6點開到晚上的,后來漸漸地忙不過來了,所以現在只開到下午3點?!懊刻煲淮笤缇鸵饋砩穑兔?,我們的肉菜全部是自己加工。店里又全部是傳統的老工藝,沒有機械化設備,五個人都是女同志,每天光鏟個煤就是一臉鼻子灰,實在是太辛苦了?!庇浾呖吹?,店里的加工間里都是手搟面,絞肉機,老煤灶火,連收銀用的都是老式算盤。
這是老城南獨有的味道
大灶煮、老鹵湯,正宗“城南味” “抽油煙機”就是一個天窗
目前這家面館經營的種類有各種湯面、鍋貼、包子餛飩。都還保持著比較低的價位,最貴的紅燒牛肉面10塊錢一碗,素面只要4塊,小籠包3塊一籠。王師傅告訴記者,這價格是近期才調上來的,“以前一碗牛肉面才幾塊錢,素面就3塊,來的都是熟人我們實在不好意思漲價,是顧客提出該漲價了我們才漲一點?!睅孜焕鲜晨透嬖V記者,要說這里的面好吃在哪,那就是三個字“城南味”,“老城南找遍了也再沒有這個味了,正宗的老南京味,這老鹵面,城北人還不一定吃得慣。”
問到這里的面條有什么秘方,這里資歷最老的魏文佩師傅告訴記者,他們也只是保持了傳統的烹飪過程。“大灶煮出來的面和煤氣爐就是不一樣,面條要好吃就要水放得多,我們都是一桶一桶地往里倒水,保證面條不糊,有最好的口感?!庇浾呖吹侥壳皬N房里還保留著4口大灶,兩口最大的鍋一個熬五香牛肉,另一個下面。
“老鹵湯也是這里的秘方,家里燒不出來的。”魏師傅還告訴記者,“面都是泡大粉發酵,和現在工藝不一樣,所以面不松,很緊實有嚼勁?!庇浾呖吹綇N房結構也很有意思,高高在上的屋頂有著獨特的設計,一個隱蔽的天窗直接就把煮面的大量蒸汽吸了出去,幾位師傅告訴記者,幾十年前哪來的抽油煙機,這就是最古老的“抽油煙機”了,通過房屋結構自然地把水蒸氣排走。
這是我們要留住的味道
市民爭相涌來就為“再吃一碗” 聽說百年面店歇業都很惋惜
“老板給我打點老鹵,我回家燒牛肉,怕以后吃不到了?!庇浾咴诘昀锟吹剑晨蛡兏鞣N各樣的要求都因為這間老店的歇業而變得不同。有人帶著鍋碗來打回家,有人干脆用塑料袋拎著湯面走的,還有來大量買鹵牛肉、包子燒賣的。有的老主顧來,掌柜王師傅還會在袋子里多塞兩個包子“以后想多給你也給不了咯,”話語間不禁有些傷感。記者發現來店里吃面條的市民都不僅僅是為了吃一碗面,更多人都找機會和老板敘敘舊,“真的要關了?”“以后吃不到了”是記者聽到最多的兩句話。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這里的面她家吃了30年了,“只要在南京,隔三差五總要來吃一次,家里面老人聽說要關了,特意喊我來用鍋打了回去吃。”
而店里的除了老顧客來吃一碗面以留住過往的滋味,還有不少年輕人大老遠地跑過來,“對于這樣的老字號面館,必須品嘗一下即將消失的老南京味道。”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告訴記者。王師傅也告訴記者,自從面館的告示貼出以后,來吃面條的人數比以前大增,“以前來吃的不是熟人也是住在附近的,最近開始有人專程找上門來,一看門頭說:就是這里。”
而昨天,“椿和面館”歇業的消息在微博上也引起許多市民關注。不少網友也紛紛出謀劃策,一位網友說道,“呼吁面館漲價,把增加的2萬元房租賺到先?!?/p>
昨天下午5點左右,包括南京洪福面館在內的三家餐飲企業在微博上發起了“記住南京味道,拯救椿和面館”活動,呼吁網友去面館吃面,他們負責報銷。
老字號面館今何在?
南京還有30個飲食老字號
記者從南京老字號協會了解到,現在南京70多個老字號品牌中,約有30個是飲食老字號,其中發展較好的老字號有劉長興、馬祥興、綠柳居等10余個,其他不是不復存在就是經營狀況不佳。因為城市拆遷、傳承缺失、創新不足等問題,很多留下的老字號在經營中也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
三六九面館
三六九面館抗戰勝利后開在南京漢中路2號,生意很好,新街口附近許多人喜歡去吃醬油面。1978年因城市改造遷至山西路廣場附近,1997年再次因城市改造而停業。去年,銷聲匿跡13年的三六九面館和原來湖南路上的金春鍋貼店合而為一開在了中央路上。去三六九吃面,在旁邊的和平電影院看電影是上世紀80年代年輕人經常的休閑生活。
劉長興面館
建于清朝末年的劉長興以經營各式特色包子面條為主,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南京品牌最大、最廣為流傳的老字號面條店。創始人劉國發原是制售餛飩的活動攤販,后來在馬巷口購一間門面,制售餛飩、包子、餃子和面條等面食品。由于他善于管理,1935年就發展成為全市最大的面館。
老瞻園面館
原址在瞻園旁邊,后來因為拆遷搬至了五福街附近,同樣也保持了老式的大灶,現在不少城南市民都還會去吃上一碗。只是門面較小,環境一般。
如今面館只剩下5位掌勺的,再過幾天店就要關了。